浅谈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04 02:55:43

浅谈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大学生培养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大学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学校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更要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辅导,而社会公益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本文将具体探讨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问题;对策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公益事业出现,对我国的经济起到重要的反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公益事业正处在发展初期,一些公益机构的资金透明度不高,行为动机不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明确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实践中。

1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概述

1.1内涵

所谓的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就是大学生自主参与,以实现社会效益作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是一种社会,可以帮助大学生融入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转变自身观念,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1]。同时,大学生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1.2特征

首先,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具有公益性的特征。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是自l性活动,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取经济效益,而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传递人文关怀。大学生通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可以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体现社会公平。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其次,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以现实社会为背景,学生需要从校园进入到社会中,为社会的其他成员提供帮助。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之间关系着祖国的发展。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交易,大学生需要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能量。

再次,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具有发展性的特征。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大学生能收获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能丰富社会公益理论体系,吸收更多的公益文化知识。以实践知识为主,学生能提高公益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问题

2.1实践活动内容相重复

首先,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存在实践活动内容相重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公平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环节之中,推动了公益事业的进程。当前我国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非常多,很多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公益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对我国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践活动内容的重复性非常高。具体来看,我国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助学活动、支教活动、社会社区服务等。

2.2实践活动时间比较短

其次,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存在实践活动时间比较短的问题。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训练,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我国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一些学生虽然具有公益观念,但仍以学习为主,不愿意将过多时间投入到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身实践能力较低,失去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信心,致使活动时间普遍较短。

2.3活动的专业化程度低

再次,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存在活动的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一些大学生认为,只需保持一颗爱心即可,无需融入社会实践集体。此外,我国大部分社会公益实践组织都没有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导致活动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2.4实践活动的范围较小

最后,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存在实践活动的范围较小的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领域受到了限制。国外发达国家在进行社会公益实践时经常和他国进行联合,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共享,提高的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3应对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问题的对策

3.1提高公益实践宣传力度

首先,为了解决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问题,应该提高公益实践宣传力度。很多大学生对社会公益实践的认识程度较低,没有接受专业化的培训,致使工作质量较低,无法在社会公益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和大众媒体进行联合,在校园网站、校园刊物上宣传社会公益实践的重要性和专业性,普及社会公益实践知识[3]。

3.2营造良好公益实践环境

其次,为了解决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问题,应该营造良好公益实践环境。社会公益实践类属于我国公益事业的范畴,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政府应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公益实践环境,对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流程进行严加看管和密切监督,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3.3突出教师专业指导作用

再次,为了解决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问题,应该突出教师专业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提高社会公益实践的专业化程度,教师应该对即将参与社会公益实践的大学生进行培训教育,为大学生讲解社会公益实践的相关知识。

3.4延展公益实践活动范围

最后,为了解决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问题,应该延展公益实践活动范围。为了实现国内大学生和国外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国内学校应该和国外学校进行联合。在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为国外的交流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以此扩大社会公益实践的范围。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明确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刘洪超. 大学生社会实践价值取向与活动趋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65-68.

[2]彭惠青.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 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C].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1:8.

[3]于晶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农村实践的视角[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250-251.

上一篇:谈竹木复合地板生产工艺 下一篇:医院药学学科现代管理与发展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