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运动员对外媒体形象建构

时间:2022-07-04 01:59:33

浅析中国运动员对外媒体形象建构

摘 要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运动员的形象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他们的智慧、率真和自信的态度,逐渐改变着中国运动在世界上的形象。在西方媒体眼中,中国运动员到底是什么形象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国运动员 外媒 形象

一、外媒眼中的“中国运动员”

(一)中国运动员实力超群,拼搏进取,渴望胜利

李娜、林丹作为中国体育的领军人物给各国在场报道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勇往直前,永不气馁的精神正是中国运动员士气高涨的内核所在。白俄罗斯《世界体育报》记者沙托夫表示赞同:“我们都知道中国队的强大之处。最重要的是中国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确很出色,他们在比赛中显得很镇定,因此表现也很好。”

(二)中国运动员自信开放,睿智幽默,气势如虹

“我很享受这场比赛,我尽了全力。”面对BBC记者的话筒,伦敦奥运会帆船冠军徐莉佳“秀”了一把流利英语。21岁的孙杨赛前曾高调告诉对手“金牌就是我的”。16岁小将叶诗文面对外媒关于兴奋剂的质疑,直言“为什么外国人拿了冠军就没事,我拿了大家就怀疑?”这让始作俑者所在的美国游泳协会和曾转载过质疑文章的英国《自然》杂志道歉。

(三)中国运动员素质肤浅,赛场礼仪不到位

在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举手投足间,代表的都是国家形象。但是我国运动员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泰晤士报曾经评价中国运动员:“中国是伦敦奥运会最不苟言笑的代表团”。有人说,姚明退役之后,中国就再没有高情商的运动员了,他的彬彬有礼是最好的中国形象。确实中国代表团中的有些运动员,竞技水平虽高,但是人文素养实在不尽如人意。

(四)中国运动员沟通欠佳,压力很大,金牌至上

孙杨在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后新闻会上他只回答3个问题后就离开,让外国记者一片哗然,有人立即提出,“奥运金牌选手的会怎么能这么短?”

16岁的叶诗文游泳技能世界一流,但她在新闻会上,她的回答总是只有一句话,“很激动、很兴奋、训练很苦”。以至于有记者最终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并不友好的问题,“你是只会训练、比赛和拿牌的机器人吗?”

英国的《泰晤士报》就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体制不值千金》的评论性文章,将叶诗文夺冠遭质疑一事归结于中国的体制。雅虎体育专栏记者卡本特指出,中国的奥运会终极目标是统治奖牌榜,赢得所有金牌,证明自己的体制是最好的,与此同时,他也对中国的体育制度做出了讽刺。

二、中国运动员对外媒体形象的成因解析

体育运动员处于聚光灯的关注下,其一言一行影响的是整个体育代表团,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形象。运动员会通过其穿着、言行及代表团象征物等作用于公众的思想情感而产生主观的综合印象。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之前,主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媒介化的社会,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是以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以拟态环境)为中介。影响运动员自身形象塑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

(一)个体层面

这个层面是指基于运动员个体特征和外在形象,包括运动员体型、容貌、肤色、声音、姿势、动作、表情、衣着、装饰等多个方面。个体生物层面特征较为突出的运动员能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如足球巨星贝克汉姆、“闪电”博尔特、“飞鱼”菲尔普斯、中国的小巨人姚明。

(二)媒体层面

影响媒体对运动员形象塑造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客观事实,还有媒体自身的舆论倾向,如媒体的职业道德、媒体对运动员行为的理解、媒体的强烈情感和民族主义的动因等。

(三)社会层面

从中国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金牌的背后的确存在诸如“软金牌”争夺、经费投入与金牌产出效率、运动员成材率、控制运动员对外言论和退役安置等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诱导外媒在对外塑造中国运动员形象时存在主观情绪,进而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三、中国运动员对外媒体形象塑造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运动员作为国家体育代表团的一份子,自然有责任承担国家的形象代言,以往塑造的“顽强拼搏、敢于超越自我、挑战强手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应该继续发扬,同时也应该注入亲切、礼貌、豁达等要素,向世界展示全新的中国体育人的形象。

首先,要从外形装扮上为运动员形象进行准确定位。运动员的仪表形象不仅要体现顽强拼搏、勇于超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还应该多姿多彩,各具特色,折射出时代的文化背景和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使其准确定位在观众偏爱的位置上。

其次,提高运动员的人文素质,增强运动员的学习应对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促使运动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运动员的体育礼仪教育礼节,把体育礼仪教育纳入到运动员课程学习中,从而使运动员素质进行质的飞跃。

再次,提高运动员应对媒体的能力和公关能力。我们还要通过讲座、培训和模拟采访等形式对运动员进行实地演练,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此外不管成败得失,在媒体面前都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谦卑乐观、落落大方,不能因为比赛失利烦恼而失态。如果因故不能接受记者访问,要如实向记者说明情况,请对方谅解。

参考文献:

[1] 易剑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形象塑造与媒体应对[J].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2006:121-135.

[2] 罗坤瑾,邱询旻.从西方媒体对奥运的报道看国家形象的建构——以参考消息中315篇报道为分析对象[J].社科纵横.2009(10):167-169.

[3] 费郁红,刘红霞.北京奥运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40-43.

[4] 尹兆友,张玲.论职业运动员的形象设计与包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1461-1463.

上一篇:论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提升因素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新的科学技术对体育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