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7-04 01:17:09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应用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之后文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应用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完善培养思路,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树立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心理引导,形成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能力;模式;应用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因此,历届政府一直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让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一直是衡量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准。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正式开始了高校扩招的政策,从那时起,我国高校的规模快速“膨胀”,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显得更加重要[1]。而越是在这种就业竞争压力大的背景下,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越发显得重要。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概括。在内容上,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探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校扩招后,从有利的一方面来看,高校扩招使得人才数量大为增加,有效满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从整体来看,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达到697万,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2)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不少学生都愿意去大城市,去沿海城市,基层单位不再考虑范围之内。还有一部分学生一定要去机关或者事业单位,或者去外企、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也不再考虑范围之内;(3)实践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现象十分明显。不少学生基本功十分缺乏,英语计算机不过关,心理抗逆能力不足。

2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应用分析

2.1 完善培养思路,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的各个要素之中,实践能力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指标。没有实践能力,只有空洞洞的理论,这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肯定是有欠缺,再就业过程中必然也会受到明显的限制。而且,现在社会中需要更多的人才类型还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但是我们在以往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中,的确是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扩招以后,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很多学校都放松了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在新时期,我们需要不断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经成为新时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在这里,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校外企业构建“校-企联盟”,有针对性的扩展学生实习实践的空间,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3]。

2.2 树立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提高就业能力,不仅仅是临毕业之前,快餐式的给学生讲讲就业有什么注意事项,怎么填写各种表格,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就业信息,这就算帮学生树立了就业观念了。实际上,就业观念是一种系统培养形成的理念,这需要大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培养,包括课程体系的完善,比如: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比如目前教育部、一直在坚持组织的“挑战杯-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大赛”,以及各个学校分别各自组织的各种创新活动、创新比赛、创意设计大赛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对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因此,各高校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从大一入学到毕业,建立系统的培养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专业的构建有针对性的就业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就业能力稳步提高,增强器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2.3 加强心理引导,形成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念

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去就业,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就业心理问题,不能正确面对就业。这一方面需要教师积极的进行思想引导,比如如何引导学生扎根边疆,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让学生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服务社会为宗旨去定位就业[4];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找一些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现身说法的为学生讲解如何正确对待就业。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中去调查,调查员工们都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正确面对就业,让学生更为真切的感受形成切合实际而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就业观念有多么重要,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3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在未来几年之中,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还会出现小幅增长,并最终稳定在一个较大的规模上。由于毕业生数量大,而且每年又都有往年沉积下来的毕业生,这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更是带来了不小的苦难[5]。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双管齐下,为推进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办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

[2] 杨 敏.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建议[J]. 新校园,2011(6).

[3] “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 模式如何落地(一)―访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研究员 刘铸[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6).

[4] 冯丽莎. 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的路径探讨[J]. 中国人才,2011(7).

[5] 文东茅. 2005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6,(1).

姓名:马登值

电话:13822540162

快递样刊的地址:广东湛江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经济管理学院学工办3号楼209

上一篇:加强专业课教学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 下一篇:教师语言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创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