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镜联合治疗高龄糖尿病患者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时间:2022-07-04 01:01:07

三镜联合治疗高龄糖尿病患者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75岁以上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重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结果: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093-03

胆石症是好发于远东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疾病,在亚洲人群中更常见,占外科胆道疾病90%左右,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又占其中90.2%[1-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单一的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取得较好的疗效[3]。内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在治疗胆石症方面各有优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能够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发挥各自最大优势,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残石率、复发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切口感染的机会少,尤其适合于糖尿病患者[4]。75岁以上高龄糖尿病患者因基础疾病影响心肺功能,对手术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2010年9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75岁以上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时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75岁以上;男15例,女27例,年龄75~92岁,平均年龄78.4岁;患者临床症状有发热、黄疸、恶心、呕吐,反复上腹部胀痛、隐痛,术前经B超、CT或MRCP等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1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7例;其中2型糖尿病病史最长21年,此次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9例,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病27例,冠心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使用一种口服降糖药者19例,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者11例,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2例。

1.2 方法

1.2.1 十二指肠镜治疗阶段 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完善各项检查,控制合并症,待病情稳定后先行十二指肠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使胆系显影,了解胆系情况,确定胆管结石大小、数量、位置,有无狭窄及占位性病变,遂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出胆总管结石,结石>1.0 cm予碎石器绞碎结石后再行取石。对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胰腺炎的患者,术中尽量抽出胆汁,再注入等量的造影剂,EST取石后,在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al biliary driange,ENBD)。

1.2.2 腹腔镜治疗阶段 患者经十二指肠镜治疗1~3 d,病情稳定,黄疸、发热、腹痛症状好转,肝功能和胆红素得到控制,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一,ERCP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患者,此阶段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二,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患者,但ENBD成功,此阶段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胆道镜取石,术前先通过ENBD管注入造影剂,给胆道镜探查取石提供影像指导,术中胆总管结石取出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案三,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患者,且ENBD未成功,此阶段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十二指肠镜下置入ENBD管,术中经胆道镜插入交换导丝至十二指肠腔内,以圈套器顺十二指肠镜活检孔到达开口,用圈套器套取导丝软端由十二指肠镜活检拉出体外,顺导丝置入鼻胆管至肝管内,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留置T管[5]。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认知水平、生活方式、、个性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用通俗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缺乏对ERCP及LC技术的相关知识,多有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ERCP治疗的目的、优越性及成功经验,详细介绍检查过程、操作步骤及配合要点,让患者了解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应对措施;而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患者会担心麻醉意外、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护士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方法、优点、配合要求,取消患者的顾虑。

2.1.2 血糖控制 轻症糖尿病患者单靠饮食疗法即可控制;术前3~5 d,饮食不能控制的糖尿病用普通胰岛素治疗;原用口服药物降糖及长效胰岛素患者改用普通胰岛素治疗;每天至少监测7点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 h、凌晨3点),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 mmol/L,餐后血糖6.0~10.0 mmol/L,24 h尿糖定量低于10 g,无酮症和酸中毒方可手术,术中、术后亦按此标准控制[7]。饮食宜提供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及高纤维素,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全天总热量按早1/5,中2/5,晚2/5分配。

2.1.3 ERCP术前准备 ERCP术前常规胃镜检查,排除消化道梗阻、狭窄等禁忌证。术日禁食12 h,禁饮6 h,排空大小便,更换手术衣。患者着装不宜过厚及配有金属饰物,取出活动义齿。建立静脉通路,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盐酸哌替啶50~100 mg、地西泮10 mg,根据病情需要予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监护,必要时吸氧。协助患者取半俯卧位,调整让患者舒适。与患者约定术中使用的简单手势,以便术中交流。

2.1.4 LC术前准备 术前1 d进半流质饮食,禁食易产气的食物,防止胃肠胀气及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8]。做好皮肤准备,用75%酒精或1%碘伏清洁皮肤及肚脐,动作轻柔避免皮肤破损,防止继发感染。术前1 d下午使用缓泻剂,睡前使用镇静剂。术日禁食禁饮12 h,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手术衣。

2.2 术后护理

2.2.1 ERCP术后一般护理 常规卧床、禁饮禁食24 h,6、24 h分别抽血查血淀粉酶,如有血淀粉酶增高、腹痛等急性胰腺炎症状应延长卧床及禁食时间,并遵医嘱执行相关治疗及处理。如血淀粉酶无异常及腹痛等症状24 h后可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渐在床上坐起,缓慢下床活动。

2.2.2 LC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可摇高床头30°~45°,利于腹腔引流。注意协助患者翻身及活动四肢,活动过程中注意患者疼痛情况,避免伤口受压。术后肠道排气,可进食少量流质,忌食甜食、牛奶、豆浆、豆类等易产气及不消化食物,以稀饭、面条、鱼汤等为宜,少量多餐,逐渐进食半流质和普食。

2.2.3 血糖监测 术后持续静脉点滴葡萄糖液,同时加入普通胰岛素,葡萄糖与胰岛素比例为3~6 g,1 U。每2小时监测血糖,同时需测定尿糖及酮体、电解质等,术后即使未进食,由于体内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及类固醇激素等分泌增加,血浆胰岛素不足等势必导致血糖升高。根据检查结果,调节胰岛素用量,调整水盐代谢及纠正糖、蛋白质代谢异常。

2.2.4 鼻胆管引流护理 妥善固定鼻胆管,防止扭曲、打折、受压、堵塞。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如无胆汁流出,则考虑鼻胆管折叠或堵塞,用生理盐水20 ml冲洗鼻胆管,冲洗前先回抽注射器,如见胆汁则可低压冲洗鼻胆管;如抽出空气且无负压,或抽出液体颜色较淡且浑浊,则可能为十二指肠液,考虑鼻胆管脱出,应重置鼻胆管或另行处理;合并胆道感染者,可用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冲管,2次/d。教会患者及家属鼻胆管的护理要点和固定方法,嘱患者活动或翻身时,避免管道受压、折叠。加强床旁巡视,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盒,

2.2.5 腹腔引流管护理 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液正常为淡红色血性,术后24 h内引流量一般不超过100 ml,并逐日减少,每日自内而外挤压引流管,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腹腔,24~72 h无异常可遵医嘱拔管。如引流液颜色为黄绿色胆汁,则考虑胆漏可能。

2.2.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6.1 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有上腹痛、恶心、呕吐,查血尿淀粉酶增高,立即通知医师并予患者禁食,按医嘱应用抑制胰酶分泌和抗感染的药物等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体温超过39 ℃予物理降温及药物治疗。(2)出血: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均提示十二指肠部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师,做好心理护理,嘱患者平卧、禁食,加强心电监护,按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及抗休克治疗。(3)穿孔:多为十二指肠穿孔和胆道穿孔,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查体腹肌紧张并压痛、反跳痛,伴随体温升高等。一般先保守治疗,患者禁饮、禁食,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有效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和使用抗生素治疗。保持鼻胆管引流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行外科手术治疗。(4)胆道感染: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黄疸加重,大部分因为原有感染未控制,术后ENBD管引流不畅所致,故术前了解患者有无胆道感染情况,术后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和ENBD管引流情况,一旦出现寒战、高热、ENBD管引流量少或无,立即报告医师。

2.2.6.2 LC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术后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减弱、白细胞吞噬能力差,且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导致血循环障碍,高血糖有利于某些细菌生长,故糖尿病手术时易并发感染,伤口不易愈合。表现为术后切口红肿热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伴体温升高。术后密切监测体温,换药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早发现处理,如有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撑开伤口,做引流换药。(2)腹腔内出血: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留置的腹腔引流管可见大量鲜红色血液流出。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师采取措施。(3)气胸及纵隔气肿:患者术后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医师,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4)胆漏:一般在术后24~72 h内发生。患者术后出现腹部剧痛,留置腹腔引流管者可见胆汁样液体流出,腹部B超显示胆道积气。术后严密观察患者腹腔引流液情况及有无腹部剧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可疑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行B超检查确诊。(5)胆道梗阻、胆总管狭窄:一般术后1周左右出现。表现为术后血胆红素、淀粉酶、转氨酶下降后再次升高,反复出现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术后应观察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变化,出现腹痛时应注意腹痛部位、性质、疼痛程度,有无腹膜刺激征,必要时可行B超或ENBD管造影。

3 讨论

胆石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往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复发率高、并发症多[9]。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目前微创治疗胆石症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瘢痕小、进食早、疗程短、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更适合于糖尿病患者[4,10]。

本组42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配合十二指肠镜留置ENBD管代替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对于糖尿病患者大大减少了胆漏、胰腺炎、胆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保证了胆道生理通道的完整性,减轻了患者的带管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三镜联合需要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对手术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微创治疗技术的需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新业务、新技术学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细心护理,使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总之,由于糖尿病患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减弱,常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故对需要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充分的准备、默契的术中配合和预见性的术后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以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李兆申.高级消化内镜:ERCP[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

[2]黄志强.胆道外科近年来的发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8,13(3):131-132.

[3]张鑫,王蒙,张平,等.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556例报告)[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1042-1044.

[4]程琪梅,易小英.腔镜联合内镜序贯性治疗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24):3811-3812.

[5]韩娟,王超,任晓琼,等.三镜联合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加鼻胆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研究,2013,27(6):1615-1616.

[6] Katsinelos P,Paroutoglou G,Kountouras J,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rapeutic ERCP in patints 90years of age and older[J].Gastrointest Endosc,2006,60(63):417-423.

[7]黄道华,王宏运,姜宏卫.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180-181.

[8]吴清李.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6):50-52.

[9]崔鸿斌,李培武,王秉钧.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721-722.

[10]王峰,刁守志,王顺利,等.术中ENBD造影指导下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8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6313-6314.

(收稿日期:2015-03-09) (编辑:金燕)

上一篇:社会因素剖宫产临床评价及控制对策分析 下一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