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时间:2022-07-04 11:32:45

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虽然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煤体舆论监督的作用下,煤矿安全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事故仍然不断,所以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中还应不断加强、改进。

一、把安全预防落到实处

安全预防“补牢”未必为“亡羊”,只有使预防工作渗透到井下每一个职工、每一个角落,安全工作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第一,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生产过程中,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诸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避免企业因预防工作没做到位而造成事故,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和教训。

第二,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预防就是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发生前或刚有事故征兆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把不安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在工作中不尽职尽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一些小的隐患、缺陷心存侥幸心理的人往往会把一些小事搞大、大事搞砸。我们要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造成事故隐患。

第三,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煤炭企业生产地质环境复杂,包容面广。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措施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升级改造。从设备质量、人员技术水平上做到预防。

二、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安全管理责任考核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在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感的前提下,全矿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明确各自岗位的安全职责,制定严格的安全考核和激励制度,使每个职工真正体会到安全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矿安全办公会具体负责全矿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代表矿长行使监督权、考核权和处罚权。

第二,建立实行管理人员下井现场签名制度。为严格落实管理人员下井现场检查责任,下井检查时,必须将到达现场时间、查出问题、处理情况、离开时间、人员姓名等内容记录在现场专用记录本上。

第三,建立五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为严格落实隐患排查责任,及时消除现场存在隐患,针对实际情况,建立五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矿井重大隐患。每月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专业根据现场生产安排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落实责任人、完成时间,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专业隐患排查。每周对本专业现场存在隐患进行排查,将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在每周生产例会上通报;区队隐患排查。每天由区队对本单位范围内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的隐患落实责任人,认真处理。

第四,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目前的市场形式下,仅仅传授知识技能就指望他们搞好本职工作是不够的,就每个人而言,除了教会他们安全操作技能和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务实

“没有铁打的基础,撑不起高楼。”安全工作,只有一点点地日常积累,让安全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日常的、扎实的安全工作。对安全工作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自然能够在“万变”地安全检查和安全事故面前从容淡定、游刃有余。

四、安全生产要强化细节管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安全管理的细节,殊不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

安全生产无小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带着“显微镜”深入一线检查隐患,运用“放大镜”及时整改隐患。要从大局着眼,从细微处人手,想在心理、挂在嘴上、看在眼里、跑在腿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神经。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乏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日常工作中,总有一些人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注意细节,宝贵的生命就这样在疏忽中失去。

始终关注细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管理尤其要注重从细节入手,不忽视每一个细微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要每个细节都很完美很难,但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它是一种习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关系着安全生产的各方面。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实实在在的去抓,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从细节着手,全体职工共同努力,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做的更扎实。

(作者单位:义煤集团公司杨村煤矿)

上一篇:以建设企业文化为突破口 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下一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