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引领

时间:2022-07-04 11:19:48

创新文化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引领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更新、创造、改变都是在原基础上的变更。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现今所说的创新文化,现在社会上主要流行于经济领域,现在慢慢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校本培训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

所谓“校本培训”,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有个界定,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普遍而且重要的形式。

(二)不断探索继续教育的理论

发达国家重视教育,更加重视职后教育。我国在这一方面与之相比有很大不足。近年来,随着高校课改的深入进行,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关注继续教育,就会在继续教育理论领域进行探索。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师资培训应该引起教育研究者们的注意,如何使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开拓、深化,有论者提出下列课题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是案例研究的积累。在案例研究中,以教学录像和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报告为资料,从多种观点出发进行分析综合,做出教学的诊断和评价。二是阐明教师的专业性知识与信念的成长过程。具体地说,开展资深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反思性教学”的案例研究;资深教师与新任教师的比较研究;特定教师逐年的教学变化之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描述教师成长过程的条件与特征。三是开展教学临床研究,借以揭示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实践性思维。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理性指导

目前教师的继续教育虽然强调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但由于达到此目的的思路是从理论到实践,强调通过运用理论者的理论来改进实践,结果教师的继续教育变成了以理论来规范实践而不是改进实践。教育教学实践属于理智活动,这就意味着仅靠实践者的习惯、经验和热情还不够,需要接受理性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教育性,教育的活动不仅是为了启蒙,而且也是为了培养人的理性自主,继续教育是理性指导与实践指导并重的一种受教育形式,而现在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往往缺乏这种理性与实践指导。

(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自主性不够

教师自主学习是教师作为成人自我意识成熟在学习上的表现。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本身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伴随着个体的成熟,自我意识也有其发展的规律。成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大体上沿着一条依赖———独立、他律———自律、外控———内控的路线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具有较独立、自律、内控的自我意识。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来看,教师作为学习的主题,其主体意识远远不够。他们在学习中往往表现不能自主确立学习的动机,不能自我规划学习的目标,从而不能确定学习的方向。

三创新文化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范与引领

(一)坚持“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高校的继续教育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继续教育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

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在这个体制中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借此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尊重理解、信任依靠、关心爱护、主动服务教师,使继续教育与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呼应,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真正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继续教育的内容也要体现“人文精神”,并实现教育多元化,以人为本,针对教师实际,科学合理的安排内容,同时开展多元教育,理工科教师要增加人文知识的内容,文科教师要增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没有科学传播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人文影响的教育只是传授知识也不是教育,只有两者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素质教育。

教学实施尽量做到多元化,要构建多种教育模式,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提供各种必要的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要贯彻到教学实施中去,继续教育的教学实施的形式与内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构建多种教育模式,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促进高校教师品格、能力、知识、身心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二)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在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阶段。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共识。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是在终身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继续教育是教师发展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高校与教师个人对未来的智力投资,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期规划与课程设置要始终体现着终身教育的理念。

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仅凭学历教育是不够的,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教师不能再凭借学历教育进行学习,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加快,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时代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要规范教师继续教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教师的学习加以引导,避免功利性倾向与形式主义,使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趋于科学化、合理化,逐步改变注重学历、轻非学历培训的观念,教学和科研培训并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增强继续与终身教育的实效性。使教师能够根据内在需求与个人实际自主选择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等,在职后坚持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学习型组织的建构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的管理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真正重视教师继续教育、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学校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组织。20世纪8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学思想。他认为,未来真正出色的组织,将是那些能够设法使组织全体成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是社会进入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结果。应对知识化社会的组织管理思想必然是组织的学习。在学习型组织中,管理思想与方式不同于其他组织,具有自己的个性。作为传授知识技能和文化的高校教师的组织形式,必然应该是学习型的组织,高校的学习型管理,就是在学校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将学习置于学校管理的核心,体现在管理的过程、方式与运作机制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之中。通过学习型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组织文化,以文化推动高校教师的学习与继续教育。

(四)形成教师的专业文化

教师文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改革运动的支撑,大幅度的扩大了研究领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研究特点在于,反思历来的往往容易归结为批判与揭发教师的倾向,阐明令教师疲于奔命的学校与课堂的结构,展望教育实践的改造,同时寻求“专业文化”。研究领域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关于教师知识与思考的研究。倘若要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就必须证明存在着保障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阐明教师职域里发挥作用的专业知识与结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教师文化可分为四种类型: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自然合作文化和人为合作文化。个人主义文化与派别主义文化无法为教师提供积极促进的环境,扼杀了教师对自身发展的想法和兴趣,同时对学校的发展将产生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人为合作文化是由行政权力控制的,由教育教学部门强制实施的带有强制性的合作文化,它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具体的要求让教师重视学校的规划,完成教育教学计划。由于过于强调教师的服从,忽略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往往会阻止了教师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探讨、反思和批判,有时还会破坏教师之间形成的自然合作关系。自然协作文化是教师之间形成的交流、互助和支持,具有自愿、自主、超越时间与空间和没有心理压力的特性,教师在自然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帮助和支持。在自然合作文化氛围中,能够激发着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依恋感、使命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

从本质上看,自然合作文化是我们提倡的高校教师文化,但对于高校来说,能够从组织与管理上直接产生影响的文化是人为合作文化,而目前高校的人为合作文化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因而,从文化角度考虑,通过干预人为合作文化,以实现高校教师从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向自然协作文化转化,是值得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

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实现教师文化的转变上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继续教育不仅要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还要通过教师文化的转变,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能够通过文化建构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最终达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文化相得益彰的双赢发展。以创新文化引领的继续教育是实现高校快速发展和高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有力的手段。信息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必将推动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也将会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瞿堡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毕田增,赵敬春.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M].开明出版社,2003.

上一篇:有偿资助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实践 下一篇: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