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美育教学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07-04 08:56:02

中职学校美育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传统的德育教育以说教和灌输为主,方法过于理性,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德育教育很难收到很好的效果。美育是一种偏重感性的教育,主要依靠形象思维,通过对美的对象的直接把握,以情动人,发展个性和升华情感。美育和德育情理结合,相辅相成,寓德育于各种美育活动之中,可以提高德育的可接受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 美育 德育 渗透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德育过分强调道德灌输,方法过于理性。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受教育者的思想,阻碍受教育者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进而不利于德育目的的实现。要克服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中来,使德育收到更好的效果。把德育渗透到美育教学中,可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提高德育效果。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它是一种情感的陶冶,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使人身临其境、心感其情,让人在想象中体会情感并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使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净化,能使人高尚、健康的情感得以发扬,低级、庸俗的情感得以压抑,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所以,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美育教学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所谓美育,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各种审美实践活动,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提高人对美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使情感得到净化、理想得到升华的教育。美育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为指导,以养成学生“融美于心灵的习惯”为目的,以陶冶学生知美、好美、乐美的情感为本质,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终极目的。所谓德育,是指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人们能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教育。在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方面,美育和德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创造美的事物、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美育和德育也是相通的,所以,美育和德育具有一定的共性。美育的强烈的感染性是一般的理论教育所不具备的一种优势。因为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带有一般理论教育的强制性,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容易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审美能力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素养,往往与人们的道德行为连在一起,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所以德育与美育只能结合,不能分离,也不能互相代替。

二、美育课的德育渗透

在美育课授课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充分感受美的同时提升其情感素养、培养良好品质的德育渗透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美育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的。

1.挖掘美育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应该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典型的例子用于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在教第三章“自然美”时,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观赏我国著名的风景点,如桂林山水、黄山奇松、蓬莱仙境等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领会大自然的形式之美和掌握风格类型,并在小组讨论活动中让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家乡的美,从而使学生在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在教工艺艺术时,我介绍了最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剪纸,讲解了民间剪纸大师程建礼的剪纸作品《虎娃》。通过对剪纸艺术的讲解与欣赏,学生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美育中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中职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后备力量。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业人才,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职生毕业后将走向工作岗位,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我上护理班级的美育课的“行为美”内容时,加入了护士礼仪中的基本站姿、坐姿等知识,让学生边看录像边模仿标准动作,然后讲解护士职业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中学到相关行业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3.在美育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学生,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的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我在教授人的“内在美――道德美”的同时,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在教学中展现教师的形象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教师的仪表、风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的积极、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言教身教结合,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端庄的教态、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与教学内容的统一,这样,教师在执行各个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美育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上一篇:浅谈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浅谈职校生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