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子宫弛缓出血浅析

时间:2022-07-04 07:28:49

临床病例

例1:患者,24岁,因停经40周,阵发性腹痛8小时,于2005年3月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血压17/11kPa,一般状态良好,心肺听诊无异常,孕足月腹型,宫底剑突下三横指,胎心、胎动良好,肛诊宫颈未展平,宫口未开,先露胎头,s=-5,B超示晚期妊娠,头位。全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正常,临床诊断:孕1产0,孕40周,头位,待产。于入院6小时后,出现规律宫缩,经16小时后,查宫口开大4.0cm,s=+1,大囟门在前,小囟门在后,为持续枕后位,因产程进展缓慢,宫缩乏力,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膜外剖宫产术,术中经过顺利。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催产素和麦角各2支后,徒手剥离胎盘,胎盘、胎膜完整取出,清拭宫腔时,发现胎盘剥离面广泛出血,宫缩无力,按摩子宫同时宫体及静脉再给催产素60U,卡孕栓1枚舌下含服,子宫仍不收缩,行宫纱填塞压迫止血,因子宫继续弛缓,填塞不紧继续出血,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仍无效,故在输血同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经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6天痊愈出院。

例2:患者,28岁,因停经40周于2006年4月入院。入院时查体,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孕足月腹型,宫底剑突下2横指,胎心胎动良好,肛诊宫颈未展平,宫口未开,先露儿臀,B超示晚期妊娠、臀位。全血常规,尿常规,肝功正常。临床诊断:孕1产0,孕40周臀位待产。于当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新式剖宫产术,术中经过顺利,取出胎儿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U,静脉20U,徒手剥离胎盘,胎盘、胎膜无残留,胎盘剥离面出现广泛渗血,行按摩子宫,同时宫体再给宫缩剂20U,卡孕栓1枚舌下含服,行宫纱填塞后,温热纱布按摩子宫,宫缩好转,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宫纱于术后24小时经阴道取出,无流血,经预防感染、促进宫缩及对症治疗5天痊愈出院。

讨 论

出现术中子宫弛缓性收缩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产妇本身的术前状况和手术指征,例如滞产、疲劳(例1)、胎盘早剥、子宫瘢痕、子宫过度膨胀(羊水过多、双胎、巨大儿)、子宫肌瘤、子宫畸形、贫血及宫内感染等[1]。

剖宫产的时机选择:对于择期剖宫术来说,最好先静点小剂量催产素,发动宫缩,增加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在不滥用剖宫产术的前提下,及时明确诊断,不作过久试产,适当提前手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有利于产后康复。

处理:①移出子宫进行按摩,将子宫移出腹壁切口外,以温湿纱布覆盖,并进行按摩,腹膜外剖宫产,一手在腹壁上,一手在宫腔内按摩,按摩同时宫体及静脉再次注射宫缩素。②宫腔内填塞宫纱压迫止血,24小时取出。③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效果不佳时,分离出两侧髂内动脉起始点,以7号丝线结扎,减少子宫血运,子宫缺血,常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宫缩[2]。④切除子宫,在上述方法无效时,应迅速切除子宫,术中助手持纱布压紧腹主动脉减少出血。

预防:①宫缩剂的预防性应用,为防止宫缩弛缓,一律在胎头最大经线即将娩出子宫切口时,由输液管内注入催产素20U,胎儿娩出后,再由宫壁注射催产素20U,但对合并有心血管疾患者慎用。②避免过早剥离胎盘,最好待胎盘已经自行剥离后,再助其娩出,或在出现良好的子宫收缩时,再徒手行胎盘剥离。③对有出血倾向的孕妇术前卡孕栓1枚舌下含服或米索前列醇0.2mg放入直肠[2]。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11.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7.

上一篇: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真菌感染9例分析 下一篇:慢性疣状胃炎胃镜下高频电治疗与药物治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