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融入“互联网+”新模式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2-07-04 05:45:30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融入“互联网+”新模式的实践探究

[摘要]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就整体水平来看,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趋于缓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为了改善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业生产水平、农村发展水平,在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寻求新的出路。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其次分析了影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最后就实践探索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融入“互联网+新模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互联网;新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如此大好形势下,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难题。西部地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西部地区中,11个省、市、区(不含)共有国家级贫困县375个,且全国低收入人口大多聚集于此。[1]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一直较为关注。互联网的出现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经济模式,因此,值得探究分析。

1当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

为了制定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必须了解西部地区各个省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政府的帮扶,西部农村经济在农业结构上已经进行了调整。同时,相关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已经基本实现农业快速综合发展。截至当前,种植业虽占第1位,但比重明显下降,由80%降到575%;林业变化不明显;牧业比重由155%上升到286%;渔业比重上升,由16%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达到103%。[2]

现如今,在政府的推动下,西部地区已经在逐步推进“互联网+”一村一品工作。以西部地区的陕西省为例,其拥有众多优质水果,包括洛川的苹果、陕北的红枣、户县的葡萄、眉县的猕猴桃,陕南的各种茶叶、核桃、野生木耳、豆腐干等,这些均是特色农产品,有形成品牌效应的潜力。但是,西部地区农村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加之农产品滞销严重等问题,因此,经济发展状况改善不明显。

2影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从地域环境方面分析,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土地荒漠化继续蔓延。调查显示,受西北的风蚀和西南的水蚀作用,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区域占全国绝大比例。西部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占中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0%以上。[3]同时,西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从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西部城乡发展失衡严重有关。具体表现为:①产业结构不合理。西部开发投资的特色产业和加工制造业不多,且该地区市场化程度达不到标准,产业配套条件欠缺。由此还形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输出的困境。②西部农村工业体系落后,不足以带动农村积极发展。依附于农村经济的西部农村工业,表现为布局分散,资源共享低,效益不高,规模小,技术、品种效率低。[4]③西部农村教育缺失。因此,难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以西部地区某镇为例,当地网络覆盖较为齐全,而且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也颇为壮大。当地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较为落后,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度普遍较低。从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需求而维系。而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还遇到诸多问题,譬如农产品的保鲜运输问题。

3实践探索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融入“互联网+”新模式的路径为了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生产力,改善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有必要针对西部农村实施“互联网+”新模式,用以改善西部地区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为此,应该以建设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利环境为根本目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1“互联网+”政府

政府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负责人,在新经济模式下,应该发挥其宏观作用。为了快速推进“互联网+农业”,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研发适于农民的智能终端,解决农村信息通信问题。由此,才能推广“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同时,政府还要致力于推动国家农业大数据应用及研究中心的建立,借此形成一个覆盖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等全环节的完整信息链,供农业生产各环节应用。

32“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为了有效推进西部地区“互联网+”行樱应该加快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各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大市场”与“小农户”和“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直接对接。由此为提高农资、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奠定根基。借助“互联网+”行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形成网络化运营体系,并且拥有农业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冷链物流等。[5]各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为西部地区农资、农产品等农业商品的销售创造了一个新的途径。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农村都以“生产基地+销售点”的模式产销,而互联网的应用,使其变成了“生产基地+消费者”的对接,这有利于整合产业链资源,也为形成一批农场至家庭的F2F、O2O直销模式打开了突破口。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借鉴江苏蔬菜园艺产销网(佳园网)。

33“互联网+”优秀产业

为了凸显区域特色,互联网必须和优秀的产业融合。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特色农产品,形成“互联网+”生鲜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农产品销售,一直采用传统批发销售渠道模式,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效应不好。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以生鲜农产品品牌化为着力点,优化运营模式。在此方面,可借鉴的例子非常多,譬如蒙牛推出的可追溯牛奶,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文字、图片,牧场、工厂生产全过程,而就是通过百度云技术和二维码实现的。是“互联网+”优秀产业的典型代表。

34“互联网+”农民

为了体现互联网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互联网+”农业的实践应用,离不开各种先进人才。西部地区有文化、懂经营、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较少,为此,需要做好文化培育。只有拥有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互联网+”农业才会落到实处。为了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可借助“互联网+”的虚拟网络教育培训环境进行在线或互动教学,让农民真正地接触和了解互联网,受惠于互联网。

4结论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作为占据我国国土绝大部分比例的一个区域,其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采用“互联网+” 的发展模式于西部农村区域中,能够为提升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让西部农村迈进精准化、动态化、智能化的农业新时代大门,必然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当地农民的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丹西部农村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选择[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2]胡鞍钢,温军,吴群刚,等西部开发的新模式与新原则[C].//国情报告[第三卷 2000年(下)]2012:44

[3]吴永兴,唐青生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2001―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2):80-87

[4]赵天荣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约束――基于内生视角的理论与实证[J].经济问题,2015(2):96-100,125

[5]窦富鹏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怎样上一堂自定义动画课 下一篇:成品油配送量预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