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修改之我见

时间:2022-07-04 04:34:02

摘要:我国继承法自1985年颁布以来对保护公民个人财产的所有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但因在宜粗不宜细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对财产继承的关于法定继承方面的规定显得过于原则,法定继承中关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和继承顺位的规定不是很精确,所以需要及时修订完善。本文通过对现有法定继承法进行研究,以期对《继承法》的修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继承法修改;法定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顺序

1.我国继承法中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的看法

总所周知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在继承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首先只有科学和合理地确定好法定继承人的继承范围与顺序,才能更好的保护好继承人的财产得到合理的处置,避免发生的纠纷发生。我国现行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范围是死者的近亲属,包括死者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而继承顺序是分为两个顺位的,其中配偶、子女以及父母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位继承人。

第一,我国继承法所规定的能成为继承人的近亲属仅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而相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继承法的规定显得过于狭窄。例如法国继承法就将普通尊亲也即父母之外的尊亲和普通旁系亲属即兄弟姐妹和他们后代之外的旁系亲属也列为法定的继承人。我国继承法没有把我国传统上一直存在的叔、伯与侄子女之间的继承关系加以确定,这既不符合目前的社会发展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随着我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现行继承法规定的拥有继承权的近亲属越来越少,到最后有可能许多财产就没有人继承,变成了无主财产,最后由国家取得成为为国家所有。这不符合世界各国将私人财产尽量留给私人亲属的立法惯例。

第二,继承法中关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规定不尽合理,例如在第一顺序继承人存在且不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继承人则无权继承遗产。这是继承法中的强行性规定在继承法的实施中必须被严格的执行,而这一规定存在其不合理的内在因素。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第二顺位继承人尽到了自己的法定义务,而仅仅是因为继承顺位的缘由而丧失自己的继承权,这不仅对尽到自己义务的第二顺位继承人是不公平是的,也是对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规定破坏。

第三,继承法中对丧偶儿媳、女婿的继承顺序的相关规定也存在一定的瑕疵。也许是从宣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的方面来考虑,我国继承法创造性地将对公婆、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但是这一规定也存不合理的一面。因为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是通过血缘、婚姻关系来取得的。而在我国继承法中还规定了代位继承制度,现实中如果丧偶儿媳、女婿在有子女代位继承的情况下,还有权利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遗产的话,就会导致继承双份遗产的问题,对其他继承人是不公平的。

2.对法定继承方面规定的修改的建议

总结以上的问题,根据我国现处的社会状况和法制环境,我认为法定继承法在继承人范围和顺序上可以作以下的修改:

(一)有必要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我国继承法将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继承人的范围是必要的,但是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相对于过于狭窄。不少学者都主张适当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例如有些学者就主张将叔伯、姑舅、外甥、侄子女纳入法定继承人之列。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就可能出现没有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导致有较近的旁系血亲存在,因不是法定继承人而无权继承,而财产却因无人继承而被收归国家所有。保持财产在家族内部流转是继承法的重要原则,因为维持财产对于维持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因而只有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才能保证财产为家族所共有,让遗产在家庭成员内部流转而不会因出现无法定继承人而发生财产流转的情况。如果不做如上的修改将会出现大量的私有财产被收归国有是很不正常的,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为此我们适当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必要的。

(二)适当地调整法定继承人的顺序

有学者主张将继承顺序由两个顺序调整为三个顺序,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而笔者更赞成日本等国家在法定继承顺序方面的规定,将死者的配偶恒定为继承人,只是继承的顺位会因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有未成年子女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的情况下,配偶可以相应的作为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少量的遗产,这是为照顾未成年人而设定的。如果子女为成年人且具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则配偶可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遗产。这样既符合和财产在家族内部流转的原则的要求,又照顾到特殊继承人的利益。

(三)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丧偶儿媳、女婿的继承顺序

笔者认为我国继承法中关于丧偶儿媳、女婿的继承权方面的规定过于原则化,而在实际的法律运用过程中会引发争议。建议在修订继承法时细化这一规定。例如在丧偶儿媳、女婿尽到赡养义务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丧偶儿媳、女婿是否育有死者的直系卑亲属而确定其是否有第一顺位的继承权。否则可以改为适用现行继承法第14条的规定,即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这样就会避免丧偶儿媳、女婿在尽到主要赡养义务且有子女代为继承的情况下发生继承多分遗产的情况。

3.结语

尽管如此,继承法的修改仍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不断地探讨中才能提出一个完备而良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适应和谐社会新要求的继承法修改草案来。(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明瑞,房绍坤编著,《继承法》,法律出版社,1996版。

[2]杨立新,朱呈义著,《继承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3]史尚宽著,《继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唐汉玲著,《关于完善我国继承法的几点建议》,学理论,2010年第16期。

上一篇:浅谈空三加密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下一篇:浅谈房地产企业的运营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