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尿素产能淘汰及行业转变

时间:2022-07-03 11:56:49

浅谈尿素产能淘汰及行业转变

近年来,我国尿素行业可谓命运多舛。无论是政策影响还是产业自身局限都值得业内深思。政策方面压力主要体现在限制尿素向出口、节能减排已计提高原材料价格等诸多方面;行业自身局限则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以及装置工艺老旧等等。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已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

当然,这一过程是漫长且沉痛的,但又时必须接受的。从2012年元月起,晋煤、阳煤已经上调了集团旗下尿素企业的采购价,照此趋势,差异化煤价难以持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河北阳煤正元还在规划以粉煤气化作为生产工艺的80万吨尿素项目。或许正是应了那句“靠人不如靠自”的老话了。很多曾经的行业“领头羊”也在这场竞争中感到了压力,已逐渐着手于生产工艺的优化。例如:山东鲁西已于去年投产的东阿尿素项目;河南心连心也计划在2013年投产一套新装置。这些新工艺的特点便是令生产每吨尿素的成本不高于1700元。

当然,对于降低成本而言,老企业的做法多是从工艺角度改进。而很多新建尿素企业确是从原料角度出发。如图3所示,这些企业选址主要在新疆或内蒙。原因就是利用两省的低价煤以及天然气资源。同时,这些新建装置也大都采用了褐煤炉、粉煤气化等先进工艺,以保证其生产成本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处于低位。

据预测,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尿素新增产能大概在520万吨左右。这样看来,虽然有320万吨淘汰产能为国内尿素市场供求“减负”,但无奈于新增产能过多,供求失衡的难题仍未得到解决。但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相信还会有更多的落后产能被行业所淘汰。

综上所述,国内尿素行业似乎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而在行业整合与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诸多方面的转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转变一:小企业退出,大企业扩产。小型尿素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很难做到自储,只能靠资金链周转,一旦产品滞销,除靠降价促销便再无他法;大企业则在抵受资金压力发面更胜一筹,且能在低价期自储,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或许未来2年中,国内尿素企业数量有望减少到十位数。

转变二:品牌覆盖区域的更换。由于近年来尿素新增产能较多,且分布情况与早期截然不同。以前企业选厂址多会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而如今新建项目更多的选在西南以及西北地区。这将过去的一些跨省销售渠道发生改变。比如以往东北地区需要从省外采购丰喜、鲁西、东光等品牌的尿素。而在今后很可能就会放弃南下采购,转而从内蒙进货。而在国内其他区域的市场上,近年来也增加了以一些省外的新品牌。由此可见,品牌之间乃至价格之间的竞争还会更加激烈。

转变三:农业肥向工业原料肥过渡。简单的说,随着农民对化肥认识度的提高,单元素肥的施用量正逐渐被复合肥及特种配方专用肥所取代。市场用肥结构的转变促使尿素销售更侧重于大型肥料企业,也就是作为原料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总而言之,我国尿素行业经历了35年的发展与壮大,从早期依赖进口到当前产能过剩,成绩虽然卓着,但也不得不承认生产工艺的落后,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依靠市场调节手段,我们已看到了一些落后产能的淘汰,而且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接受并去适应那些可预料和不可预料的转变了。

上一篇:国内硫磺市场有望再现辉煌 下一篇:基准价不含税对三大肥出口影响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