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时间:2022-07-03 09:36:57

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并分析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了解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难发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关键词】生物医药现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1.欧美国家医药市场和产业增长稳定,加强对生物医药的研发与生产力度。目前,欧美医药市场占全球市场分额的70%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 30%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大大高于全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欧美国家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2005年底,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生物医药研发的总费用高达675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51%,欧美占整个研发费用的90%。欧美已经发起了一个目的在于加快研发新药品的计划,该计划利用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发展癌症、大脑失调、新陈代谢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等疾病的新药。

2.欧美国家医药产业的研发与生产是在政府、研发结构以及赢利性公司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公私合作特色明显。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医药发展的中心,形成了波士顿、圣地亚哥、旧金山、华盛顿、北卡三角园五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其中,新泽西州集中了默克(Mer—ck)、罗氏(Roche)、诺华(Novartis)、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强生(Johnson&Johnson)等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基地.是世界闻名的药谷;马萨诸塞州拥有世界顶级的一流大学,是全球最具创新优势的地区,几乎所有的著名生物医药公司都在此设立了研发中心;加州旧金山地区依靠政府和大学联合规划,将高校、医院、企业、风险投资高度集中,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基础研究:圣地亚哥地区是全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的地区,汇集了辉瑞(Pfizer)、强生(Johnson&Johnson)、先灵葆雅(Schefng—PIough)、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等跨国制药巨头的研发机构。还有超过600家生物医药公司在此落户,成为新兴的生物谷。

欧洲制药行业联盟(EFPIA)欧洲新药开发计划,该项计划的参与者包括欧洲委员会、各大学院学校、生物制药公司以及欧洲制药协会。为此,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制药协会联合成立一个管理机构来协调、管理该项目。据统计,德国75% 的生物医药R&D投入是通过研究中心、项目中心等实施的。在生物医药公共研究开发方面,德国拥有自己的特色科研体系。包括92所大学的科学系或医学系,以及各公共部门所属的生物制药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生物科技、科技中介、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几乎所有的生物医药企业都与大学、公共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其中,生物技术公司主要是利用国家知识创新基地从事研发创新,而大型的制药企业主要是寻找全球合作伙伴,打造制药产业基地。在资金方面,私人资金、风险投资在近些年德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结构性的变化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从一个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的重大转折时期,风险投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欧美国家加大对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的投资力度, 生物医药创新出现强劲发展走势。与传统制药业不同,生物制药指的是利用生物技术,包括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DNA重组技术、基因治疗等技术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制品的过程。美国的生物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为7.9%,欧洲的生物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为23%。美国新泽州科委致力于在本州特定的产业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与风险投资或者银行去寻找成熟的公司不同,新泽西科委给予前期引导资金的形式培育早期的、成长型小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在欧洲国家当中,德国的生物技术占有领先优势,发展水平仅次于英国,在新药研究与开发方面居欧洲第一。德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发展,政府拨出了超过80亿欧元的联邦教研部经费,用于重点进行生命科学和创新技术的研究。德国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家生物技术公司年产值达到15亿欧元。德国政界和经济界也共同提出了名为“生物工业2021”的倡议,以加强德国在全球“白色产业”中的地位。 法国为了鼓励制药企业开发新药,尤其是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近两年修改了对新研制药品价格的管理程序,允许制药企业自行确定新药价格。

4.欧美医药产业呈现区域性生产、研发的动态集中、产业集聚度加强等特征,出现了跨国家或以产业联盟为组织背景的产、学、研产业集群孵化载体。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集群化。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医药发展的中心,形成了波士顿、圣地亚哥、旧金山、华盛顿、北卡三角园五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英国的医药(包括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以科研机构、高校、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创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特定地域内集中分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的产业集群为特征。在丹麦,几乎所有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同盟,由这些技术力量雄厚的竞争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通过合作开发,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丹麦还与瑞典合作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地区和瑞典南部地区建立了跨国的药谷(MEDICON VALLEY),医药谷的主要特征是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高密度积聚。在投资方面,政府投资基金和民间风险投资基金的紧密合作,充分保证了资金源源不断的获得。

5.欧美国家医药外包研发(CRO)趋势明显,东欧、印度以及中国将成为欧美制药外包的主要目的地。为缩短药品开发时间,近年来许多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开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结成技术联盟,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内容分包给具有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完成,这就是医药合同外包研发,即合同的一方委托另一方按合同规定完成产品的生产、研发,并承担与产品制造相关的物流、售后服务。由于地理和人种等因素,以及支付志愿者进行临床实验和专业医务人员的费用相对低廉,东欧国家包括波兰、俄罗斯、匈牙利和捷克这些地区临床CRO越来越吸引欧洲药品开发商的注意,成为医药外包的首选地,鉴于印度和中国在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欧美国家也正在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两个国家。如丹麦的丹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CBR)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入园,成立丹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北京)分公司,旨在利用当地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价格相对低廉的临床实验对象进行药品外包试验。

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亚洲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成本优势的作用有限。为了长期地持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向高附加值的结构调整,以避免单一地进行成本方面的竞争。生物技术战略发展计划的实施反映了各国政府加强高附加值产业结构建设,以促进创新性产品研发生产线增长的决策。印度于2006年通过了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为具有知识产权的研发提供了退税、政府资助等多项优惠政策。韩国政府于2006年9月制订了BioVision 2016计划,宣布将向生物医药产业增加140亿美元的投入,用于生物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的技术交流等。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探讨王 下一篇: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