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时间:2022-07-03 07:37:55

企业审计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指出在审计过程中,主要存在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大股东、小股东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试图对上述博弈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为将来制定更加合理的审计制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企业审计博弈审计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中,审计制度扮演着重要角色,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在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过程中至关重要,甚至将决定博弈结果。然而,在多年的审计实践中,审计制度没有能够很好地达成社会期望、履行社会职责,各种审计舞弊案层出不穷,导致社会对审计报告的有效性普遍存在怀疑态度。为冷静、公正地分析目前的审计问题,本文试图全面分析影响审计结果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为将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提供一定参考。

一、企业审计中的利益相关方

如上图所示,(1)公司大股东利用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首先选择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委托后者代为经营管理公司;(2)经营管理层向大股东汇报企业经营状况;(3)大股东作为审计委托人委托审计师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审计;(4)审计师对企业经营管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5)审计师向大股东报告自己的审计结果;(6)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布。仔细分析上述审计过程,可以发现,前头的前方主体比后方主体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因此在这个审计博弈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博弈。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

二、投资人(包括大小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

一般来说,投资人将企业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人经营管理,此时,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存在二大类信息不对称博弈: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博弈和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博弈。显然,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为获得公司经营管理权,有动机夸大自己能力,从而增加投资人风险,即隐藏信息道德风险。为解决该问题,目前很多学者建立了不同的信息甄别模型来探讨相应的甄别策略。

同时,企业经营管者在经营过程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比如工作不积极或是损公肥私等。为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多学者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模型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关键一条措施就是通过建立审计制度,由投资人定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并依据审计决定经营管理人员的奖惩。

三、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

如果将企业看作是一个“黑箱”,那么审计师就是这个“黑箱”中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外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只能透过这个窗口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显然这个“窗口”折射出来的“光线”(即信息)清晰度、真假度等与审计师这个“窗口”密切相关。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为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加努力工作,对其奖惩往往与审计结果直接相关,因此,作为理性的经营管者完全有动机与审计人员进行“共谋”,通过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以获得双方所谓的“双赢”,只不过这个“双赢”是以损害第三方(如投资人)甚至第四方(如供应商)利益为代价。

另一个被目前学术界忽视的问题是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在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中,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当事双方的博弈结果,而高质量审计服务取决于审计师的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实际在,在目前的审计过程中,虽然一般都会有注册会计师牵头,但审计人员是否真正认真审计、是否具备非常审计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四、大股东、小股东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不时报道有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现象,导致有学者认为现在企业经营中最大的矛盾也不是投资人与企业经营管人员之间的矛盾,而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矛盾,目前大量学者进行方面的实证研究,比如大股东占款问题、支持问题等。这里,在整个资本运营过程中,实际小股东、供应商和政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实际上处于同等地位,对信息的掌握仍然主要信赖于审计报告,因此我们这里只讨论了小股东,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完全类似。大股东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利用其对审计师的影响,与审计师达成“共谋”,从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五、总结

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指出在审计过程中,存在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大股东、小股东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这些博弈中,审计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这些博弈往往同时存在,因此目前的研究中仅分析其中一个单一的博弈问题往往并不全面,也大大影响了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将来的研究应该将上述博弈综合考虑,同时考虑几种博弈间的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叶晓娟徐新岳: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博弈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8:327

[2]Baron, D., and R. Myerson. Regulating a Monopolist with Unknown Costs[J]. Econometrica , 1982.50: 911~930

[3]Armstrong, M., and J. C. Rochet. Multidimensional Screenting: A User’s Guide [J]. 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 1999, 43: 959~979

[4]姜国华岳衡: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 2005.9:119~126

上一篇:商务英语中的歧义话语认知及解释 下一篇:产品形态简约设计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