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写生有感

时间:2022-07-03 07:05:43

我学写生有感

宜春山灵水秀,古称“佳丽之地”。春台晓日,芦洲影月,化成晚钟,袁山耸翠,钓台烟雨,南泉涌珠,仰山积雪,云谷飞瀑等景点誉为“天然图画”。上世纪50年代,我随机关搬迁到此地工作,深感此生有幸。40余年身处其境,对此瑰丽多姿的景色产生了无限爱慕之情。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建设日新月异。这一幅幅的美景仅仅深埋于心田,总有不足和遗憾之感。如果能够把它搬上画面,放在身边,常览常游,岂不更加美哉。于是,我开始学习写生,让景入画。

宜春市老年大学德艺双馨的刘荣庭老师,给我圆了心底这个梦,在绘画方面给了我良好的启蒙和指导,还有诸多的智慧和胆量。在刘老师的启迪和指点下,前年,我凭借“半瓶水”的学业,迫不及待地偷着外出对景写生。

日积月累,有了一批所谓写生画稿。但是,对此叫不叫写生画,心存疑窦。这时老年大学新辟了一条画廊,号召学员个人或联合举行作品展出。我苦思良久,最后鼓起“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决心拿出37幅写生作品公展于众,亮出《锦绣宜春》写生画展的主题,配上恳请赐教的序言。结果喜出望外,抛出的是砖,引来的是玉,获得了许多指教、赞誉和鼓励。

从此,我对于写生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只要天气晴朗,我就带着绘画工具和材料,蹬上自行车,走向宽阔无际的大自然中,领略充满生机的景色,沐浴温柔和煦的阳光,呼吸无浊清新的空气,激发绘画创作的灵感。边游、边看,捕捉探察景物的态势与形貌。遇到情景交融,即停车坐下,打开画夹,布局“经营”位置,确定画面中心,尔后落墨描绘。这时,心不二用,目不它视,耳不旁听,全神贯注进入绘画角色之中。

身临其境,“师法自然”,进一步增进了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使我深深感到伟大祖国比比皆是画,处处都是图,大千世界处处有吾师。这种户外写生,不仅填补了退休后的时间空白,而且使精神生活充满生机,它对怡情养性、健身益脑有着良好作用。

我的写生涉足领域逐步由城区延伸到市郊,由市郊拓展到农村集镇。有时回南昌县老家也不放过时机,取景一二。至今,已有写生画稿200余幅,有些参加省、市展览、收藏。入围的作品,如《仙境宜春台》、《化成岩――江南一胜》,都是在写生初稿基础上经过提炼升华而成的。有了大批写生画稿,我的住宅厅室也在它装点之下显得光辉。正是:四面风光收眼底,八方美景汇身旁。

上一篇:产业发展:从想象到现实 下一篇:如何选购鲜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