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学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

时间:2022-07-03 06:18:00

浅谈独立学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

摘 要:本文从专业课程体系出发结合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皮具与服饰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经验,重点阐述了模块化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并对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细化分析,这将对独立学院应用型皮具服饰产品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程体系;模块;本科教育

一、独立学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思路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全新的办学模式,而皮具服饰产品加工又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在中国皮具服饰产业国际化、市场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具有持久自我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皮具服饰产品设计人才显得非常必要。我院在结合国家高等教育体制调整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的大背景下,对全国开设有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院校的教学体系进行了重点调研,提出了以“基础课程为引导,模块化教学为支撑”的全新人才培养思路。

1.理顺学科关系,建立以皮具服饰产品结构设计、造型设计和工艺学为基础框架的专业模块教学体系

具体做法是按鞋靴、箱包和皮革服装三大类分别开设“结构设计”“造型设计”和“工艺学”课程,保证专业课程的连贯性,使学生具备从基础知识、造型能力,到结构设计和操作技能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2.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完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体系

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和数字技术给皮具与服饰产品设计带来全新的要求,设计专业教育也需要及时地根据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拓宽专业领域。在艺术大类专业计算机软件课程总体布局的大框架下,我院开设了从“计算机基础”到“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再到电脑平面设计、电脑三维设计和专业软件应用的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这样使学生能完整掌握用计算机工具和现代数字技术来表达自己设计思路的技能。

3.压缩理论学时,改变授课方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结合了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用性要求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除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外,主要学位课程后面都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另外,对实践教学方法也要求改革,提出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把行业准入课程、合作培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将课程内容与从业资格标准相对接。

4.根据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第四学年采用开放灵活的选择性课程结构模块进行教学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国际高等教育早已实行的方式,近年来国内一些院校也在试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在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权、自主调配学习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高等教育适应目前迅速多变的外部社会的有效措施。我院通过对近五年毕业学生的调研和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试行在第四学年把学生的专业提升教育、升学、出国与就业意向进行有机结合,在第三学年末提供不同课程模块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愿意考研的可选择对接考研课程的教学模块;愿意出国深造的选择侧重雅思、托福和GRE课程模块;想一毕业就直接工作,并愿意在专业领域深入发展的可选择偏重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模块;对已落实就业单位的,也可用相应单位的工作考核成绩来替换当年的学分。这样,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大学学习和毕业升学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独立学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介绍

1.独立学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导思想

皮具与服饰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中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独立学院总体的思想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系统掌握皮具服饰产品设计策划,时尚鞋靴产品、箱包产品和皮革裘皮服装的创新设计及皮具服饰产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皮具服饰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对于这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美学、美术和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历代服饰史和西洋服饰史,知晓皮具服饰产品设计领域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经济、哲学、政治、法律、艺术和心理等方面人文社科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同时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利用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独立完成皮具服饰产品设计构思、效果图、基础纸样以及确定加工工艺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编辑文档、处理数据、绘制图形等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我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介绍

我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定位为:以鞋靴和箱包设计为主,皮革服装设计为辅。课程体系分四大类别:

一是通修基础类课程。该类课程除按教育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要求开设两课、大学英语、体育、心理健康和军事理论类课程外,还开设了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写作”和“市场营销学”课程。该类课程学分控制在70以内,其中实践性教学达到35%;

二是专业基础类课程:该类课程分艺术设计类公共基础课、服装与服饰设计类公共基础课、计算机辅助设计公共基础课和其他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基础课四类,共开设24门课程。其中:艺术设计类公共基础课开设“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6门课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类公共基础课开设“缝制工艺与制作基础”“效果图技法”“中国服饰史”“西洋服饰史”“人体工程学”5门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公共基础课开设CoreDraw、photoshop、llustrator和“计算机CAD辅助设计”4门课程;其他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基础课开设“革制品材料”“革制品分析检验”“皮具服饰色彩学”“皮具服饰品牌学”“皮具服饰机械与设备”“皮具服饰企业管理”“皮具服饰品电子商务”7门课程。该类课程学分控制在60以内,其中实践性教学达到40%左右。

三是专业课程:该类课程分鞋靴设计、箱包设计和皮革裘皮服装设计三个模块,共开设10门课程。其中:鞋靴设计模块开设“鞋靴设计基础”“鞋靴工艺学”“鞋靴结构设计”“鞋靴造型设计”和“专业软件应用”5门课程;箱包设计模块开设“箱包设计学”“箱包结构设计”和“箱包工艺学”3门课程;皮革服装设计模块开设“服装款式设计基础”“服装结构设计”2门课程。总体该类学分控制在30以内,其中实践性教学达50%以上。

四是专业拓展类选修课程:该类课程第四学年按专业拓展、就业、升学和出国深造四个模块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毕业设计为统一要求,总体学分控制在35以内。

上面探讨是我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今后几年还将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一一进行深入研讨。教学课程设置是连续动态的过程,其总的趋势是要不断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与国际方式的接轨。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还有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等着我们,我们愿意与国内同行一起为提高中国的皮具服饰产品设计教育水平努力。

参考文献:

[1]钟一民,董立娟,吕海景.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7(05):147―148.

[2]潘美丽,苏泽卫.鞋靴专业理论的实践化教学探讨[J].西部皮革,2012(21):34―37.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上一篇:试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下一篇:论中职技工学校教师实施项目课程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