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7-03 06:09:13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 新课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由教师主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一起平等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文的色彩与民主的气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走进课程最具实质操作的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引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会使课堂由传统型的预设性、平衡性转向现代型的开放式与不平衡性,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与新课堂模式构建相对师生来讲有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一、转变角色

当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走进课堂,师生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然而不少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总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于是逐字逐句讲解,把知识嚼碎嚼烂了给学生,长期以往学生也习惯了“坐而受道”、“被动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新课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由教师主导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一起平等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文的色彩与民主的气氛。

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课堂学习的特点,以及现代英语教学理念,广大教师正在使用以下教学模式。

(1)对话合作型教学法。

对话合作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提高理解和表达英语的能力。对话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学习模式,不但可以练习听说能力,对于读、写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除了Pair work外,也可以在多人之间进行对话。这种形式打破了教师问、学生答的单纯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及获得成功的积极性。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师效果,教师在组织对话合作学习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明确对话合作的目的;设计贴近生活的场景;注意课堂秩序。

(2)课堂讨论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讨论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讨论法是改良和强化教学的一个具体有效方法,要求教师优化处理教材,尽可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作为教学前提以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引进课堂,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进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以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任务型”教学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重点突出“Language use”的理念,强调学生要运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任务型”教学方法正好适应了这一需要。如在教动词一般过去时时,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会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我制作了一个可供学生填写的表格。

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听录音补充完整表格中空白的部分,讨论并以汇报的形式描述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完成一份周围亲友上周活动情况的报告等。在课堂中运用任务型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听、问、解释、沟通、交涉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1)开展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创造有利于语言习得的课堂环境。如果英语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够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令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从中获得参与和学习的乐趣,那么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设计。

(2)注意课堂评价。课堂是一个开放和公开的场合,课堂评价应尽量避免负面影响。为了课堂气氛的和谐,达到有效增进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3)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舞台”,展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注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就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乐此不疲”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4)重视课后任务的布置和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还取决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如果学生能在课后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与预习任务,则不但能提高英语学习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教师应不断实践和总结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回报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英语口语中的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