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800米跑项目运动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2-07-03 06:08:17

基于800米跑项目运动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1

摘 要 800米跑是田径运动中难度最大的体能类极限下强度项目。正确认识800米跑的运动特征极其重要,它是教练员确立训练指导思想,准确地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关键。本文就现代800米跑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综述,探求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与建议,以期对800米跑的训练有所裨益。

关键词 速度特征 供能特征 发展趋势

800米跑是中长跑中距离最短、较为难跑的一个项目,优秀的800米运动员既需要有很好的速度,又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力。在传统田径项目类别划分上,人们习惯于将800米与1500米归为中距离跑项目,由此造成了在训练中很多教练员习惯性采用相同的训练模式,例如大运动量、低强度的重复跑练习,以此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一、1800米跑运动特征研究综述

(一)关于速度特征研究

即使在目前,人们更习惯于将竞技中的800米与1500米归为中距离跑项目,在这个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当前部分教练员在800米的训练中,仍旧采用传统的“低强度、大运动量”持续、匀速节奏跑的训练方法。然而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国外学者研究认为,800米跑速度未来愈发接近于短距离跑的速度。英国著名运动专家E.艾登.艾德曾经说过:未来800米将为“超长短跑”。美国田径教练员豪厄尔也曾说过:做为一名优秀的800米选手,必须摆脱以往匀速跑的技战术风格。很显然,800米跑速度至上的特征在国外早已得到重视。

因此,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800米跑速度特征的研究,总体上倾向于坚持速度与耐力发展同步,在速度练习中发展耐力,而不是单一地追求绝对速度或者耐力素质的片面性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现代800米跑竞赛就是速度的竞争”的论点,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容易导致过分强调绝对速度训练,忽略了距离较长而必须要面临的持久力。

(二)关于供能特征研究

800米的供能方式也是现代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随着对800米跑运动特征研究的深入,训练强度的加大,该项目以无氧化供能为主的供能方式基本上得到认可,而且无氧供能的比例有逐渐提高的趋势。据供能特征研究的相关报道,在1932年学者希尔认为800米无氧供能可以达到67%,但在1985年我国学者高强研究认为800米无氧供能比例能够达到95%,类似的研究结论在国内外文献中还有很多。例如1978年苏联《国外体育》第18期关于不同距离中长跑项目供能特点的报道中指出:在800米跑供能方式中,磷酸元系统在能量供给中占25%~30%,乳酸系统功能在60%以上,而有氧供能系统仅为5%。

二、未来800米跑运动特征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现代800米跑特征研究的趋向性结论,可以大致地概括出未来800米跑运动特征的发展趋势。

(一)速度趋于短跑化

随着未来训练手段的更加科学化,必要不断地产生新的800米跑世界纪录,每次平均速度提高的一小步,都是人类800米成绩提高的一大步,追求速度素质的发展也必将是未来不断突破人类极限的“良方妙药”。

(二)供能实现无氧化

虽然多数研究者都认为800米跑是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运动项目,但是至今没有发现完全无氧化的报道,但是从研究的时间进程来看,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800米跑的无氧供能比例处于逐渐提高趋势,结合无氧供能可以维持最大时间范围,随着未来800米跑速度一次次地提升,实现无氧化跑完全程是有可能的。

(三)训练追求精细化

随着运动生化研究条件的改善,每个训练周期、每次训练前后运动员的生化指标都能够得到精确的测定,为整个训练的强度、运动量、恢复时间能够做到更加缜密的部署,为提高训练的经济性、实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的800米跑训练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更加精细。

三、启示与建议

(一)选材注重400米专项能力

通过上述对800米跑运动特征的分析,无论是速度特征还是供能特征,与400米跑都比较接近,而不是以有氧供能方式为主的中长距离跑。因此,在选材时要以被选拔队员的糖酵解能力为衡量标准,辅看有氧耐力水平。比如40~50秒的定时跑能力,或者300~400米定距离跑能力,成绩好者应该优先考虑。

(二)树立以“速度耐力为核心,力量耐力为基础”的训练原则

在一部分教练的观点中,800米跑从属于有氧耐力项目,把训练的重心偏向于长距离、大运量的持久跑上,忽视了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在800米跑中的关键性作用,从而导致训练成绩提高不够明显。这种情况在我们今后的训练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800米跑是以糖酵解为主的无氧供能方式,需要快速移动的时间维持要长。在训练中,既要坚持强度要大,坚持速度发展不松懈,同时又要强调不断提高运动员抗乳酸能力,因此,速度耐力训练内容要成为800米跑运动训练的核心。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采用低于800米距离的1分钟90%以上强度的定时跑,使血乳酸达到12mmol/L左右,然后经过4~5分钟的休息,使乳酸下降至8mmol/L左右,再M行下一次的训练,4~5次为一组,2~3组,组间歇10~20分钟,在训练时,间歇时间要严格控制,不能让运动员乳酸水平得到完全恢复。

力量是一切运动项目发展的基础。800米跑主要运动特征是速度、无氧代谢供能、高水平的抗乳酸能力。但是这些效果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力量耐力基础之上的,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人体肌肉的力量耐力做为介质进行传导的,所以800米跑的力量耐力在训练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兼项的选择应倾向400米

兼项是田径比赛中是屡见不鲜的事情。800米跑专项运动员在选择兼项时有理由认为400米跑竞赛效果要好于1500米跑。第一,径赛项目中的速度大小取决于运动中的供能特征,从这个角度看,800米跑与400米跑都属于无氧供能,而且都是以乳酸供能为主。而反观1500米跑,据相关研究报道,有氧化供能比例达到了25%~50%,很显然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速度要低于800米跑,更是低于400米跑。第二,400米跑与800米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更接近,而与1500米跑运动员特征具有较大差异性,即400米或者800米跑运动员身高相对较高,体重相对较大,关于径赛项目运动员的形态特征国内外都有研究。第三,800米专项选择400米做为兼项国内外都有较多的成功事例。比如英国选手史蒂夫.奥维特在1974年欧洲田径锦标赛中同时获得过400米和800米跑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在1980年奥运会上800跑虽然获得了金牌,但是1500米跑仅为第八名。我国女选手梁丽华与郭桂梅在1979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400米跑分别获得第一与第三,同时在800米跑中获得了第一与第二的好成绩。

由此可见,800米跑专项运动员在兼项选择时,侧重400米项目而不是选择1500米应该是较为科学的。突破过往片面认为800米跑与1500米跑从属于中距离跑而做为兼项选择依据时的错误看法,将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更高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之,800米跑是田径项目的“顽固堡垒”。时代在不断发展,现代800米跑运动特征的研究理论也在不断地改变。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速度是现代800米跑运动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提升运动成绩主要突破口;无氧化供能是现代800米跑主要能量提供方式,接近供能比例的90%以上。所以“速度趋于短跑化、供能实现无氧化、训练追求精细化”是未来800米跑运动特征的发展趋势。得出了选材注重400米专项能力、树立以“速度耐力为核心,力量耐力为基础”的训练原则以及兼项的选择应倾向400米的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贺忠平.800米跑运动员训练问题应有一种新认识[J].体育与科学.1994(3):11-12.

[2] 邵平,次仁旺姆,石学丹,等.运动员800米跑供能特点和训练方法的研究[J].四川省中医骨伤科学术年会.2012.

[3] 蒋启飞.800米跑日益趋向短距离跑项目特征[J].田径.2015(2).

上一篇:备战冬奥选材 新疆体育局与企业联合组建越野滑...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师应设计好练习题,通过题目来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