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废料的再利用

时间:2022-07-03 05:10:40

浅谈建筑废料的再利用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的人口不断激增,在2000年就达到了60亿,人类享受城市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完成的。因此,环境和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建筑废料再利用已经成为一个急切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废料;再利用

1 建筑废料再利用的意义

建筑废料按来源可以分为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的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垃圾这五个类别。从建筑废料的成为来看,主要包括:混凝土、砂浆、瓷片、金属、木材、砖、塑料以及一些杂物和有机物。

我国已有的建筑面积已达600亿平方米,每年的建筑废料排放量约为15.5~24亿吨,建筑废料已成为城市第二大固体垃圾。建筑过程中,混凝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而生产1m3混凝土约需1700~2000kg的砂石。可见,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资源。而我国,砂石资源即将面临枯竭的危机,且开采的运势能耗和费用相当高,并且在开采的同时会造成绿色植被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再者,在其生产过程中,就会产出CO2、SO2、NOx,这不仅加剧了温室效应,还会导致酸雨的产生,危害农作物和植被。

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到时用地紧张,因此高耸的新建筑就要淘汰低矮的就房屋和混凝土结构。因此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建筑物将要被拆除或者改造和翻新。

目前建筑产生的废料基本上直接运往市郊区和乡村进行露天堆放、填埋或者焚烧,因而耗用大量的废料清运费和征用土地费,并且占用大量的耕地。在运送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焚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更会对填埋区或焚烧区的土地产生破坏性的严重污染。而随后产生一连串环境问题将会越发尖锐。

从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角度讲,建筑废料再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更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把建筑废料的开发再利用搞上去,就能将废料再次用于建设中,不但可节省其运输和处理的费用,更减少对农田的占用率,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从而节省资源。

2 建筑废料再利用的工艺流程

就以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加工工艺为例:需要先将建筑垃圾按不同材质进行分类存放,把有效成分提出出来,把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进行大块体破碎预处理,再进行破碎、磁性和杂物分选,依次把金属、钢筋、木料和塑料分选出来,再进行不同等级再利用骨料处理,金属类可以回炉重练,木材类可用于复合板材和燃烧发电,塑料可通过热分解处理。

3 建筑废料的再利用现状

3.1 国外建筑废料的发展现状

在日本,国土面积本来就很小,而且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建筑垃圾的利用。早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使用规程》,并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料为主的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渣土、混凝土、沥青、木材、金属等建筑废料必须送往“在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3.2 我国建筑废料的再利用

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市中心的“华亭”和“霍兰”两项工程的7幢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将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废料经过分拣、剔除并把有用的废渣碎块粉碎后,与标准砂按1:1的比例拌合为细骨料,用于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其强度可达到5MPa以上。而该项目总共回收利用建筑废料480吨。合宁高速公路于1991年通车,全长为133.43km,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及其使用年限的问题,混凝土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在维修过程中,就地和就近利用废弃的沪宁图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配置成再生混凝土,其中废弃混凝土的利用率就高达80%,节约骨料的运输费用达117~130万元,节省出混凝土占用土地费用67~75万元。

4 国内建筑废料的再利用率较低

尽管国内有部分先进企业和团体对于建筑废料的利用已经着手开始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这一环节上仍有着改进的空间。

4.1 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建筑设计与施工

至今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建筑施工,导致建筑过程中出现一些偷工减料,引发出一些工程事故,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废料的产生也相应增加。

4.2 处理技术的普及程度较低

建筑废料的再利用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艺流程,专业性极强。然而具备这些条件的多数为个别先进企业,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并不具备项技术,因此还会继续沿用老旧的建筑施工流程,以至于建筑废料的产生并没有得到缓解,建筑废料利用率依旧低下。

4.3 资金保障程度不足

建筑废料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它必须通过回收和再加工才能重新赋予其新的价值。然后建筑废料再利用需要前期的资金投入,如果是资金宏厚的大企业来说,还是负担得起的,但相对于一些中小企业,他们资金的不充裕,已经局限了他们对该项目的投入。再者,建筑废料所制造出的再生产品其成本一般高于新原料的制造产品,这常常会使回收再利用企业无利可图,这无疑是建筑废料利用的再一次打击,再次扼杀了建筑废料再利用的可能性。

4.4 国家政策法规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虽然也逐步颁发相关法规,但国标级的规范对于建筑废料再利用的规定不够全面,也只有部分经济特区有较为详细的建筑废料再利用的指导规范,并未能很好地普及其他地区。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加以指导,对于实施再利用这一项目就较为困难,即使实施了,很可能会引发出一些问题:就如工厂的不完全处理,以至于加工过程中的废气处理不当和加工后的成品质量比预期值低,对于这一风险,将会让更多的企业望而却步。

4.5 对于不足的个人建议

对于上述的若干问题,总的来说,还是要靠国家制定出强有力的法规依据,把建筑行业规范化,从源头上控制其产出,让建筑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考虑好建筑的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多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其次,国家可以多制定一些鼓励优惠政策,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或者个人对于实行建筑废料再利用的积极性,不仅能使更多的资源投入建筑废料再利用当中,并逐步完善其工艺,还能增加职业岗位,提高就业率。与此同时,政府也要联合各相关部门或增设相应部门对该项建设实行监督,然后逐步加大对建筑废料处理不当这一行为的惩罚,让这一错放位置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再利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对在建设过程中的产生废料最大化地循环利用,就能缓解现在尤为突出的用地紧张问题。从长远来看,还能提高社会效益,对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应当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开展项目,采取积极的措施,确保建筑业在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上一篇: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析真空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施工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