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争议,重在暖心

时间:2022-07-03 04:11:23

南方是否集中供暖的话题近年来争论不休,呼声仍是“雷声大雨点小”。一些南方城市已悄然开始行动(1月3日《时代周报》)。

关于北方供暖、南方湿冷的调侃,网络上有个段子不胫而走:成都人说外面下雪了,可能只有3度,好冷!山东人笑了:我们这零下3度。北京人也笑了:我们这零下13度。黑龙江人听到后哈哈大笑:我们这零下23度。成都人听完,冷笑一声背过脸去,眼角在昏黄的台灯光下泪湿了:我说的是室内……室内好吗!相信所有南方人看到这则笑话,不由得心有戚戚焉。

冷还是不冷,这是一个问题。是否集中供暖,取决于一条百年分界线,也取决于解放初期国家当时“能源奇缺的经济发展水平”,于是一线分割南北,将地理上的南北方分界线作为标准来设定集中供暖的分界线。然而就笔者生长的武汉来说,从小到大身边就不乏脸上、手上生冻疮的亲友。何况百年巨变,时移世易,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2008年南方地区大面积雪灾令人记忆犹新,诸多事实说明,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反映了民意强烈的诉求,也说明一成不变的百年分界线早已不适应时展的要求。

诚然,南方集中供暖的难点很多,地形复杂,城镇居民居住较为分散、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等等,而最大的争议是能耗问题。但是现在南方很多家庭取暖主要依靠空调,这种取暖方式实际电耗也非常惊人,地暖也是个“电老虎”。比如在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到“十二五”末,计划服务人口160万人,对于这个千万人口的城市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而对于大多数南方民众而言,在砭骨的冬季里,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事实上,南方集中供暖的重点在于温暖民心。即便囿于客观条件所限,集中供暖一时难以实施,但可以因地制宜制定灵活的政策来满足群众需求。比如适当提供财政补贴,供南方民众“取暖”,再比如提高建筑的保温水平,鼓励建造“冬暖夏凉”的节能居室;还有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小范围地推广集中供暖……让温暖跨越南北,走进千家万户。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是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又一次集中体现。现在南方要求采取集中供暖的呼声不断,但是国家在政策层面一直没有做出回应,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关注民生、听取民意,集纳民智,积极作为,将巨大的雷声化作滋润禾苗的春雨,将纷繁的民意化作政府工作的原动力,才是相关部门的执政智慧、执政水平以及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诠释。

上一篇:遭追捕,小偷意外身亡谁之责 下一篇:泥塘深处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