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监理的目标控制问题综述

时间:2022-07-03 04:01:43

基于建筑工程监理的目标控制问题综述

摘要:本文首先就监理的控制流程及其基本环节进行阐述,然后明确了目标控制的特点,最后详细介绍了目标控制的保证措施和方法。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望对同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更多还原关键词:建筑工程; 监理; 目标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控制是建设工程监理的重要管理活动。在管理学中,控制通常是指管理人员按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使目标和计划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管理首先开始于确定目标的制定计划,继而进行组织和人员配备,并进行有效的领导,一旦计划付诸实施或运行,就必须进行控制和协调,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找出偏离目标和计划的误差,确定应采取的纠正措施,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和计划。不同的控制系统都有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特点,但同是又都存在许多共性。由于建设工程的建设周期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受到的风险因素很多,因而实际状况偏离目标和计划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往往出现投资增加、工期拖延、工程质量和功能未达到预定要求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目标、过程和活动的跟踪,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将工程实际状况与目标和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偏离了目标和计划,就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或改变投入,或修改计划,使工程能在新的计划状态下进行。面任何控制措施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原有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控制,这就是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流程可以进一步抽象为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正五个基本环节,对于每个控制循环来说,如果缺少某一环节或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循环障碍,就会降低控制的有效性,就不能发挥循环控制的整体作用。因此,必须明确控制流程各个基本环节的有关内容并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

一、目标控制类型分析

按照控制措施作用于控制对象的时间,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照控制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按照控制过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按照控制措施制定的出发点,可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因此,同一控制措施可以表述为不同的控制类型,或者说,不同划分依据的不同控制类型之间存在内在的同一性。

1、主动控制。所谓主动控制,是在预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导致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和程序的基础上,拟订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乃至避免目标偏离。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它必须在计划实施之前就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目标偏离的可能性或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主动控制是一种前馈控制。它主要是根据已建同类工程实施情况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将教训上升为经验,用以指导拟建工程的实施,起到避免重蹈覆辙的作用。综上所述,主动控制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它可以解决传统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时滞影响,尽最大可能避免念头已经成为现实的被动局面,降低偏差发生概率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使目标得到有效控制。

2、被动控制。所谓被动控制,是从计划的实际输出中发现偏差,通过对产生念头原因的分析,研究制定纠偏措施,以使偏差得以纠正,工程实施恢复到原来的计划状态,或虽然不能恢复到计划状态但可以减少偏差的严重程度。被动控制是一种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它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已经出现的偏差采取控制措施,它虽然不能降低目标偏离的可能性,但可以降低目标偏离的严重程序,并将偏差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被动控制是一种闭环控制。闭环控制即循环控制,也就是说,被动控制表现为一循环过程:发现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研究制定纠偏措施并预计纠偏措施的成效落实并实施纠偏措施,产生实际成效,收集实际实施情况,对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将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偏差,直至整个工程建成。

3、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的关系。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仅仅采取被动控制措施,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偏差可能有累积效应,即虽然采取了纠偏措施,但偏差可能越来越大,从而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另一方面,主动控制的效果虽然比被动控制好,但是,仅仅采取主动控制措施却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有相当多的风险因素是不可预见甚至是无法防范的,如政治、社会、自然等因素。而且,采取主动控制措施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耗费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对于那些发生概率小且发生扣损失亦较小的风险因素,采取主动控制措施有时可能是不经济的。这表明,是否采取主动控制措施以及应采取什么主动控制措施,应在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了,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来决定。要做到主动控制与被控制相结合,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要扩大信息来源,即不仅要从本工程获得实施情况的信息,而且要从外部环境获得有关信息,包括已建同类工程的有关信息,这样才能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使纠偏措施有针对性;二是要把握好输入这个环节,即要输放两类纠偏措施,不仅有纠正已经发生的偏差的措施,而且有预防和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的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二、目标控制的前提工作分析

为了进行有效的目标控制,必须做好两项重要的前提工作:一是目标规划和计划,二是目标控制的组织。

1、目标规划和计划。如果没有目标,就无所谓控制;而如果没有计划,就无法实施控制。因此,要进行目标控制,首先必须对目标进行合同的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目标规划和计划越明确、越具体、赵全面,目标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2、组织。由于建设工程目标控制的所有活动以及计划的实施都是由目标控制人员来实现的,因此,如果没有明确的控制机构和人员,目标控制就无法进行;或者虽然有了明确的控制机构和人员,但其任务和职能分工不明确,目标控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这表明,合理而有效的组织是目标控制的重要保障。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和任务分工越明确、越完善,目标控制的效果就越好。为了有效地进行目标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工作:①调协目标控制机构;②配备合适的目标控制人员;③落实目标控制机构和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④合理组织目标控制的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

结语

建筑工程监理中目标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难点,加强目标控制,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正常生产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保证施工进度,以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任国强主编,建筑施工技术.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拥民主编,建设监理理论与操作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3

上一篇: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索赔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探究 下一篇:关于轻钢结构厂房消防设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