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工人离豪华图书馆有多远

时间:2022-07-03 02:56:10

普通工人离豪华图书馆有多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文人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读书的同时,近一两年在中国南北的行走,也让我大开眼界,各种不同的印象给人以强烈的反差,由此生出一些对比的想法。

首先是南北对比。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不光生活水平今非昔比,文明礼貌、城市管理、清洁卫生等方方面面都比北方地区先进许多。浙江省长兴县的大剧院建筑面积165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人民币,建筑材料都是世界一流的,甚至卫生间的大理石墙面和地面都无可挑剔,比早几十年修建的北京音乐厅不知强多少;我在江苏省吴江市刚建成不久的人民大剧院看到,里面的灯光设施、升降舞台、观众座椅胜过许多欧洲大城市的音乐厅,北方的城市大多找不到如此水平的场所;深圳市、东莞市的不少街道,其城镇规划、教育卫生和文体设施、宾馆餐厅等许多方面比北方同等级的行政区好很多,甚至比华北、东北的省辖市和西北的省会城市还要好。东莞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内都有五星级酒店,设备等“硬件”和服务等“软件”比我刚去过的河北省邯郸市、唐山市高几个层次。

再说同一个地域,更有一些鲜明的对比。在珠三角洲地区,几乎每一个街道、城镇都有政府大楼、文化馆、图书馆,在这些建筑里,房间宽敞、空调充足;而我进过的每家工厂的职工食堂和普通工人的宿舍都没有空调,与职工们聊聊天的我几分钟就一身湿透。普通农民工住的宿舍连电扇都没有,一般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住8个人,睡上下床,在广东炎热潮湿的夏天,日子是很难过的。从广东回来我常常想,文化设施是锦上添花,是部分人部分时间进一进的地方,而食堂、宿舍是每天生活的地方,改善这些地方的条件是雪中送炭。我想给食堂安上空调是可以做得到的,就算每间宿舍安空调费用过高,安个吊扇也是可行的吧。就工人而言,宁愿没有文化馆,也希望宿舍的条件好一些,这大概也是有正常思维的人的正常想法吧。可是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板怎么就不这么想呢?

顺便说说我了解的珠三角地区工厂的管理。我去的厂家多半是各类先进单位,有外资的、合资的、民营的,管理模式都差不多。工人告诉我,加班是工厂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不加班,工资要少1/3到一半。工厂本来是有特殊情况才让工人加班,但现在加班却成了常态。对比30多年前,我那时是国营工厂的工人,当时的工厂基本都是三班倒的。炼钢车间等最费体力的活儿还有每班6小时四班倒的。如今的老板竟然想得出来,用常态加班把三班变为两班,少雇佣工人,既可少发工资,也可少建食堂宿舍,而能有更高的利润,真是一举多得。让人叹息的是,第一国际1866年提出实行8小时工作制,在今天中国的许多地方还只是口号。

我参观的工厂都是包吃包住的。先说吃的,每餐多是一荤三素,说不上好,但足够让工人有体力上班加班。我看了好几家工厂好几天的午晚餐,肉菜从没有精肉,多是腔骨炖白菜、烧鱼头、加了不少淀粉的“肉丸子”之类“荤菜”;素菜可以从四五个菜中挑两个,我看见许多女工不吃荤菜,仅以几个煎辣椒下饭,说是荤菜吃不下去。还有,这些工厂都不让同学、同乡、熟人在一个工班上班,也不让住在一间宿舍,非同乡同学在一个房间住长了还要调整,无非是老板害怕工人结伙儿与各级领导过不去。去了这些工厂,我觉得富士康事件不是偶然的。

我在东莞参观了东莞图书馆,这个新馆2005年9月建成开馆,其建筑气派,设施先进,投资1.73亿,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大堂从一层通透到顶,光线洒满大厅。在全国范围内,这个图书馆在同等城市里不是数一也是数二,大概只北京、上海不多的几家图书馆可与之相比。

从广东回来,见报载东莞友邦塑胶五金电器制品厂限定员工上厕所的时间表,每月上厕所不得超过400分钟,超时要扣工资。不少员工长期憋尿,而厂方称,限时是为了防止员工偷懒。在媒体的介入下,这条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暂时取消。这虽是个别现象,可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同一个城市,从图书馆到友邦厂,文明竟如此悬殊,普通工人不能体面地工作和文明地生活,中国一流的图书馆对他们是不是遥远了点。

龙永图先生曾说:“我们要抽空冷静下来想一想,经济发展之后,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不是少数人受人尊重,而是每个人都享有尊严,每个人都体面地劳动,体面地生活。”我想官员们更应该多想想。

最近常常在电视上看到“南有西湖,北有南湖”的广告,这个还不太出名的“南湖”在河北省唐山市。我不久前有机会到那里观光,据导游介绍,南湖风景区水面165公顷,景区内有湿地生态园、水上游乐园等,还有一个能容几万人的“市民广场”,说是可用于市民开大会(用车把好几万人拉到城外开大会似乎不符合现在低碳生活的理念,这是题外话)。

离开南湖我来到唐山北站坐火车。北站一带的丰润区与南湖相比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街道肮脏,几无绿色,空气污浊,烟尘滚滚。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我想找个地方吃顿晚饭,环顾四周,没有一家饭馆,甚至连喝茶喝水坐下歇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出租车司机说可拉我去街里的肯德基,不打表10元钱。几分钟后来到“街里”,这里农用卡车、小汽车、各种动力的三轮车、自行车和行人在街中间混行,漫天灰土,一片混乱。吃过快餐再回到车站,车站候车室竟没有公用卫生间。工作人员往外一指,外面不远是有一个,可脏得下不去脚。盛夏的日子里,候车室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安检传送带脏得跟地面差不多,真不愿意把背包放上去。

一种是每天都要过的生活,一种是偶尔为之的享受,如果是我这样的一般人,肯定是选择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稍有改善,而不愿政府把纳税人的钱用来建设豪华的大剧院、图书馆;我也情愿日常行走的街道干净整洁一些,而不是仅仅在城郊建设一大片风景区。有舒适的房子又有宽敞的图书馆当然美满,有干净的家园又有风景区也当然更好,但如果有先有后,我想老百姓都会选择前者――也可能某些官员和老板的选择有所不同。

由此我想到一位外国企业家的往事:1951年,日本人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的创始人)到美国考察,目的是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对于美国的繁荣,第一次来美国的他无比惊奇。当时,美国制造收音机的工人的小时工资是1.5美元,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可以赚到12美元,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标准收音机每台售价为24美元。工人只需工作两天就可买到一台收音机。而当时,日本的工人要工作一个半月才能买得起一台收音机。松下幸之助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像美国一样”,在日本“也创造出那样的辉煌”。后来他的理想实现了。如今中国的干部和企业家中,没有听见哪位表达过这样的志向。干部们为政绩忙碌,企业家为自己和子女积累财富,他们能像松下幸之助这样想到自己领导的普通市民、普通工人吗?

21世纪,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人即使加班加点地干活,一个月挣的钱还不如上世纪50年代美国工人的正常工资,要是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远远低于60年前的美国。而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人口更加贫穷。还有,全中国普通工人农民能享受到多少精神文化生活?想想这些,再看看那些豪华的场所,还有媒体鼓吹的“大国崛起”、“盛世豪情”,两相对比,其实我们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富裕而文明的国度还差很远。

(作者系文史学者)

上一篇:韩国的民生细节 下一篇:关于体面与尊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