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精彩有效

时间:2022-07-03 02:48:51

阳春三月,天府之都,空军礼堂,虚无坐席, 我有幸听了华应龙老师的《多位数的减法》一课。说实话,当时看到这个课题,我心里有一丝疑虑:一般的观摩课上计算题的不多,这节课能上得精彩吗?可是,听了华老师的课后,我和孩子们一样沉浸在华老师的课堂中: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具有魅力的亲和力,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艺术令人久久回味。以至下课了,那一群孩子仍舍不得离去。伴随着那首耳熟能详的《把根留住》,华老师用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为我们诠释了数学课的本质。

在课一开始,华老师设计了为密码箱设计密码这个情境,放手让学生写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减,将得到的差再组成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继续相减,依次类推。有的学生埋头计算,而有的学生似乎发现了什么。华老师轻轻的一句"千金难买回头看"让不少学生茅塞顿开,唧唧喳喳的说起了自己的发现。在讲到发现算到最后是495时,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说到十位上的数字是9,老师又马上追问,十位上一定是9吗?为什么一定是9?又有学生发现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是9时,老师又问为什么?正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也特别的爱提问题。当老师提到数字黑洞的时候,学生不由自主的提了许多问题:为什么能拍到黑洞?为什么说是数字黑洞?数字黑洞是不是只有一个?整整一节课,老师都把发言权给了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到解决。

不但解决了发现的问题,最后还给学生质疑:如果三个相同的数字结果如何?如果有两位相同呢?又如果是四位的数的数字黑洞究竟是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习其实就是追求无知。正如华老师说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起家堂课,也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学生课上想练,课下还想练,才是有意义的数学课.”

《多位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教科书的内容。华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在课堂上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语言幽默,对学生的评价恰到好处,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整节课既有激情又不激动,师生完全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学生学的轻松开心,老师教的灵活自如。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理念。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初步建立起数学的模型,这正是数学抽象化的过程。华老师把握了数学的根(数学课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还原数学的本质、展示教师的个性、探求未知数的值),及时点拨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节课虽然是计算题的教学,但华老师挖掘教材的内涵,扩展教材的外延,和学生一起探究数学计算中的规律,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有活力,体现数学的美,展示数学教学的魅力,上出了一节清新、朴实、自然的数学课。这就是大师们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成为大师所必备的基本功。

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曾经一味追求数学生活化,不管什么样的题目,都装入生活这个“筐”,这题创设关卡,下题创设活动。看似热闹,但热闹的背后是什么?学生表面上投入,但吸引学生的是精美的课件、热闹的活动还是数学本身的魅力?教师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课堂,可是看看孩子茫然的眼神,才发现这样其实离孩子很远。这样的课或许精彩,但一定有效吗?华老师的课对你我是否有所触动?正如华老师报告中说的:"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同样,课堂无根蒂,结果不得而知。数学需要活动,数学不能脱离生活,一勺盐或许难以下咽,但放入汤中就会鲜美可口。可是我们的活动要有效,要有针对性,要服从和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我们仔细品尝华老师的课,为什么如此美味可口---数学课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还原数学的本质、展示教师的个性、探求未知数的值。

华老师的课就是一堂生态课堂。回顾整节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更多的是学生练习的投影,还有是学生精彩的表现。本节课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方法是学生想出来的.结论是学生总结出来的,华老师只是适时的引导,在学生疑惑时点播,在学生迟疑时给予肯定,学生精彩时给予夸奖,帮助学生将探究活动一步一步推向深入.学生在课堂中时时感受到作为发现者,实践者的成功与喜悦,体味着数学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魅力。

生活是美好的,数学是神奇的。它们紧密相连又各自独立。这就要我们牢牢把握数学的本质,让数学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双能用数学方法创造未来的双手。

上一篇:如何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