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时间:2022-07-03 12:56:09

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摘要: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拓展生存空间、谋求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国内油气资源供求矛盾的迫切需要。运用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石油企业在油气勘探、开采等上游环节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石油企业应将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集中在油气勘探、开采等上游环节,通过与东道国石油公司或跨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也应加快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转变石油企业经营机制。

关键词: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7)05-0058-05 收稿日期:2006-12-0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拥有竞争优势,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盲目对外直接投资必然导致跨国经营的失败。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将竞争优势运用于国际市场,并通过跨国经营整合企业的资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过程。因此,竞争优势既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中国石油企业为了取得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必须准确分析所面临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也是拓展生存空间、谋求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些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拉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上述理论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经济技术背景下提出的,当前的状况和那时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明显的不同,因而上述理论已经很难准确解释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中国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并不具备垄断优势,甚至不具备寡占优势。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从“创新”阶段到“成熟”阶段再到“标准化”阶段,其生产地点将从创新国家转向其他发达国家再转向发展中国家。然而,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产油国,而不是迫于成本压力而选择其他发展中国家。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主张应该将国内竞争力逐渐丧失的边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然而,中国石油石化产业不是竞争力逐渐丧失的边际产业,而是正在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技术地方化理论显然也不适合解释石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具有一般理论的性质,但也很难确切解释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吴先明认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全球化有着重要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竞争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环境,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再被视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重大变化,而是被看作企业对竞争环境的自然适应过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仅是利用现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具有这一特点。石油行业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石油的国际贸易量占石油总交易量的53%,石油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0%,是国际贸易中交易额最多的商品。石油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统一的市场,而且石油行业具有高风险、高资本密集、高技术密集的特点,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激烈的竞争促使石油行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生了全球化的并购浪潮。“人世”后中国将按WTO要求承诺减让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给予外国公司石油石化产品贸易权和分销权,石油企业将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巨大竞争压力。跨国公司将利用“人世”的条件,凭借其在资金、管理、技术、产品、市场营销、服务上的优势,倾力打人中国市场,与中国石油企业展开竞争。“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企业只有竞争、别无退路,只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真正与这些老牌的世界石油公司相竞争。中国石油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是适应人世后新的竞争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分析

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他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有四项: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比较全面的概括了影响一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所有因素,重点强调了在没有要素禀赋的情况下,企业怎样抓住每一个环节主动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而不是被动接受天然的要素禀赋带给该产业天生的劣势。该分析范式适合对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及基础设施等,这些要素可进一步分为初级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从初级要素来看,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力供给方面有一定优势。在油气资源方面中国也具有一定优势,截止2005年底,中国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22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3%,储采比为12.1;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3%,储采比为47。但是,相对于持续增长的油气需求,中国油气资源的发展后劲不足。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国石油企业特别是中石油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中石油的原油储量和七大石油公司相比处于首位,油气总储量位居第二位:中石化和中海油的资源优势一般。

从高级要素看。中国石油企业的研发能力明显提高。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在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复式油气区滚动勘探开发以及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等配套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储层预测技术、欠平衡钻井和成像测井技术、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等方面基本跟踪世界先进水平。但在炼油化工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10~15年以上的差距,特别是石油化工工艺尚未形成成套技术,基本没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很差,严重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需求条件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需求条件是产业冲刺的动力。一国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状况,影响该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石油石化产品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况:石油产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

净进口国之后,石油消费量从1994年的1.495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3.273亿吨,年均增长8.2%,而石油产量仅从1994年的1.461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1.808亿吨,年均增长2.2%。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6%,但是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8.5%,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日本的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6.4%)。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1.271亿吨,出口原油0.067亿吨,净进口1.204亿吨:进口成品油0.398亿吨,出口成品油0.140亿吨,净进口0.258亿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5%。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最近提出的《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版)报告,对我国资源状况做出了“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的判断。报告指出,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进口量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将达70%和5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石油需求与供给之间差距很大,石油资源相对不足。巨大的需求使中国石油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国外的石油资源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从国内需求角度看中国石油企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相关及支持产业状况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受到相关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石油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都会对其产生波及影响,尤其是交通、汽车、纺织、医药、机械制造、农业等行业。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对提高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反过来,石油产业的发展,又会极大地促进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对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相关产业的强劲推动使石油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第四个关键因素就是企业,包括如何创立、组织、管理公司,以及竞争对手的条件如何。1998年中国石油产业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原有两大石油公司的基础上交叉重组,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通过重组实现了政企分开,使两大集团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同时,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三个一体化的实现,增强了两大集团公司抵御市场风险、提高效益的整体能力,使其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迈进成为可能。

中国石油企业和七大国际石油公司的财务数据。根据美国《财富》杂志2005年世界五百强的排名资料,按营业收入排名,中石化和中石油都跨入世界十大石油公司行列,分别列第七位和第十位。中石油的总资产和净利润规模也处在前列,中石化的总资产和净利润规模与国际七大石油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海油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差距较大。从营运能力角度看,中石油和中海油的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与七大石油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石化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不具有优势,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经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盈利能力角度看。中石油的盈利能力较强,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而中石化的这两项指标都低于国外石油公司;中海油的盈利能力一般。

从表3可以看出,国外石油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出鲜明的纵向一体化特征。经过1998年的重组,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产品结构都横跨开采、加工和销售三个领域,上中下游规模结构比分别为:1:3.69:2.74和1:0.91:0.67。中石油在原油开采方面优势明显,而中石化在原油加工方面具有优势,中海油的业务集中在原油开采领域。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的油品销售规模较小。国外大石油公司上下游规模结构呈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油品销售量的趋势,而中国石油企业正好相反,中石油的上下游规模结构呈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油品销售量的趋势,中石化的原油加工量虽然大于原油产量,但油品销售量却大大低于原油加工量。

此外,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外大石油公司一般都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股份公司为主的公司治理结构,其完备的公司治理和监督机构能保证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高效运转。中国石油企业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机制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的组织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使中国石油企业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经营效率。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石油企业在资源潜力上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石油企业尤其是中石油集团,在油气总储量、原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从产品结构方面看。中石油在油气开采量与原油加工量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在天然气加工量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差距较大,中石化在原油加工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从技术角度看,中国石油企业在资源勘探开采等上游业务领域具有优势。从企业规模角度看,中国石油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规模已具备了同国外石油公司竞争的条件。国内强大的油气需求和相关产业的推动也使中国石油企业具有竞争优势。

三、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上文的分析表明。虽然中国石油企业和国外石油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石油企业在一些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充分发挥这些竞争优势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也有利于石油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中国石油企业应将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集中在油气勘探、开采等上游环节中国石油企业在油气资源储量、油气产量、勘探和开采技术等方面有竞争优势,在油气勘探、开采等上游业务领域拥有比较成熟的技术。这些技术不但可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对一些发达国家也是适用的。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在上游环节也能有效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的供求矛盾。由于中国石油企业的炼化技术和国外有差距,原油加工可以在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内完成,可以考虑和国外石油公司或产油国在国内合资建立炼油厂,这样既能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又能保证国内的石油供应。成品油销售也应优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条件成熟时再开发国际销售市场。中国石油企业可以通过获得海外原油勘探许可证、收购已探明的油气资源和收购海外上游石油公司的途径来获取国外的油气资源。获得海外原油勘探许可证的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是投标:第二是收购其他石油公司已获得的勘探许可证;第三是通过收购石油资产或石油公司获取其附带的勘探许可证。

(二)加快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转变石油企业经营机制,是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国石油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具有国营背景的三大石油企业,其正常的跨国并购往往被认为是政府行为。在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时,美国政府就认为这是国家行为,美国参议院的插手使中海油最后退出竞购。因此,应该加快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削弱石油行业的国家垄断色彩,使能源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非准政府机构。中国石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国外石油公司相比还有差距,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转变经营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这样才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成功。

(三)通过与东道国石油公司或跨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石油行业是政府管制性行业,对上游业务控制较强。中国石油企业可采取本地化策略,与东道国石油公司合作。这种方式可以发挥中国石油企业的技术优势,东道国政府也乐于接受。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公司时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联手的策略为哈萨克斯坦政府批准该项交易奠定了基础。中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多差距,与跨国公司直接竞争往往处于劣势。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初期应当与有经验的跨国石油公司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进入国际油气勘探开采市场的竞争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学习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施工经验、技术和管理标准,积累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此外,也可以和国外石油企业合资建立新公司,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业务。

责任编辑 大 山 责任校队 万小妹

上一篇:欧盟各国税收制度竞争与协调现状分析 下一篇: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国别差异性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