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探析

时间:2022-07-03 12:23:33

浅析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探析

【摘 要】减负增效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近几年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实践,有了一些肤浅的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探析

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学生表现出粗心、偏科、厌学、学习方法不当,时间久了就出现了成绩不良、信心不足等现象。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究其原因:有些学生是化学基础差所致;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或父母离异家庭儿童,家庭幸福感不强所致;有些学生受社会的不良影响所致,有些学生受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所致。如何改变这种课堂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还存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乏味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很多不良的现象。学生学习没有了兴趣,长期应付学习,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才是最有效地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发展,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提高。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烧开水时,不小心将少量水泼撒到煤炉火焰上,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蹿出一股火焰且燃烧更旺;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部分学生都有,最容易启发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达到愤悱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抑制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能。教师的观念不改变,难以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中的概念,获得化学科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助于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诱发创新欲望和动机。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并借助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增加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学习“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增加“喷泉”实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在讲“燃烧”时,增加“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实验;在讲指示剂与酸碱的反应时,增加“无中生有”等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改变实验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节时,我选择了各种器材,如:锥形瓶、广口瓶、烧瓶、试管、具支试管、单孔塞、双孔塞、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注射器、导气管。以及生活用品如:饮料瓶、吸管等。然后进行分组试验,让学生自选器材进行组装。结果每组都组装出了多套装置,并且对自己的装置进行了评价,说出了优缺点,并自选一套进行实验制取。此节课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装置的选择不是唯一的,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3.加强探究类实验的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动手操作、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实验素养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比如,讲燃烧和灭火,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定的器材,如木条,纸条,煤块,石子,蜡烛,烧杯等,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讲灭火原理时,我又给他们准备了燃烧的蜡烛和一些器材,进行实验,探究灭火原理。学生兴趣倍增,思维也异常开阔,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们想出了很多办法,用杯子扣、用水浸、用剪子剪、用嘴吹、用盐酸与碳酸钠制二氧化碳等。这样既增加了兴趣,又培养了能力。

三、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组合起来,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压抑环境中与人在舒畅的环境中工作,其热情和效果是不同的。合作学习,团结协作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

四、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精英教育,忽视个体差异,导致了有些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新课程改革对评价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行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邵朝友,张斌,王少非.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6)

[2]诺曼・韦伯,张雨强.判断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若干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11(12)

上一篇:高中物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 下一篇:我认识的傅逸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