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支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时间:2022-07-03 12:07:35

纤支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摘要】 目的 纤支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工作要点。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症状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纤支镜吸引及支气管肺段灌洗、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的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心电、血压、呼吸的检测,并帮助患者及时排出分泌物。结果 通过护理患者的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缩短了患者重症监护治疗的时间,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急性呼吸衰竭;重症监护病房

最近几年,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领域的疾病诊疗当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适应症状也在不断拓展,在危重症患者抢救,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抢救与治疗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从2011年1月开始先后对55例胸科手术、颅脑手术、创伤昏迷等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按照纤支镜诊疗及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基本要求认真做好了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5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患者的年龄在33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12.3)岁。其中胸外伤患者7例,胸科肿瘤手术患者23例,颅脑手术患者10例,创伤昏迷患者15例。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在3—26d。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无力、痰液阻塞、肺不张、肺部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衰竭,其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25例,气管切开患者22例,机械支持通气33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纤支镜治疗的基本要求,无治疗禁忌症状出现。

1.2 护理方法 在纤支镜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配合主治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检测血气分析、胸片、ECG、SpO2,根据检测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检测结果。同时就纤支镜治疗的情况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在术前根据主治医生的要求检查纤支镜及其组件的性能情况,并根据医师吩咐将2%里卡多因5ml经射流式雾化器纯氧驱动雾化吸入麻醉气道,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患者的分泌物吸出,存在黏稠的痰液、痰栓、血块栓,纤支镜吸引有困难时,可反复用370C灭菌生理盐水每次10—20ml灌洗,每次操作不超过20秒,总时间20—30min,总量达到100—150ml。治疗结束前再依据痰培养结果注入静脉用敏感抗生素稀释液3—5ml于病变较重的肺段内。吸痰、灌洗时注意全程监测ECG、BP、R、SpO2变化,如SpO2≤70%,应暂停治疗,待SpO2>90%时继续冲洗,尽量避免无效操作,患者不能耐受时,缩短操作时间,可间隔6小时后重复操作治疗。

1.3 结果 除一例治疗时发现肺癌切除袖式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通气受阻,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余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文献报道使用纤支镜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机会是0.05%—0.08%。在纤支镜治疗中心律紊乱发生率为24%—81%。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全程监测ECG、BP、R、SpO2变化。

2.2 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在纤支镜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排痰的重要性。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之外,还应该强化患者呼吸道湿化和吸痰护理,如果患者存在呼吸道湿化不佳或吸痰不好的情况,可常规用糜蛋白酶4000u加地塞米松5mg加入20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能够帮助患者显著增加吸氧量,并能有效地湿化患者的呼吸道,还能达到稀释痰液、预防感染的作用。由于纤支镜治疗方法需要对患者经常吸痰,在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保持吸痰动作的轻柔,深浅要合适,减少反复吸痰导致的气管黏膜破损出血、糜烂等现象。吸痰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5秒之内,避免患者出现缺氧的现象。

2.3 做好纤支镜的监护 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纤支镜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做好纤支镜治疗期间的护理。在这里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状况,护理人员主要采用低频率、大潮气量控制患者呼吸,这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同时要积极处理呼吸性碱中毒问题,如在纤支镜综合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度碱性中毒现象,应该及时调节阻力帽,加长呼吸器到病人气管导管之间的管道,同时加大患者生理死腔,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碱性中毒症状。

总之,纤支镜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要保证病人安全,顺利完成治疗,必须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操作者应技术熟练、动作轻柔、迅速准确,连续操作不宜超过30min,吸引负压控制在100—150mmHg以内,采取间歇吸引的方式,避免造成气道损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重症监护室内由于呼吸道潴留物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的病人行纤支镜气道吸引、支气管灌洗、局部注药,其优点是直视下进行、目的性强、效果确切,能迅速缓解患者因气道阻塞所致肺不张、呼吸困难,有利于气道管理和肺部感染的控制,明显缩短患者留住ICU的时间,降低住院周期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齐德,杨宝武,王海锋,管清柏,程玉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衰竭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18).

[2] 许红力,何明利,胡利华,王景周.神经科急危重症的呼吸管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05).

[3] 陈慧漪.纤维支气管镜的心电图改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社,1983,6(4):204.

上一篇:名医王为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方 下一篇: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