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时间:2022-07-03 11:03:07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手术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约50%的外科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淋巴细胞减少和转铁蛋白浓度下降等。

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原因

疾病本身所致: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因。总结分为五类:①营养摄入不足,如幽门梗阻、肠梗阻、食管癌等;②营养消耗增多:如甲亢、恶性肿瘤、严重创伤或感染等;③营养吸收不良:如阻塞性黄疸、慢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④合成代谢障碍:如肝脏疾患:⑤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如慢性出血、大面积烧伤创面渗出、严重创伤或感染渗出、肠瘘等。

手术对营养的影响:①禁食及术后反应使患者不能摄入食物;②术后组织修复需要营养的增加;③术后发热、感染等使营养消耗增加;④术中及术后失血;⑤胃肠切除术后、肠造瘘术后等;

术后创伤反应:创伤反应使分解代谢增加,导致负氮平衡,组织机体恢复阶段合成代谢增加,需给予充分营养支持,否则易导致营养不良。

药物或治疗所致: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引起厌食、消化不良与贫血;一些口服抗生素抑制某些必需的肠道细菌,影响对这些维生素的吸收。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的目的及原则:其目的是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节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完全恢复。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并发症,故在患者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出现营养不良前,即应开始全理补充能量,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

手术前营养支持:对于需要进行较大的复杂手术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炎性肠道疾病、反复胆道感染、慢性胰腺炎等,营养不良(体重在3个月内下降10%以上,6个月内体重下降15%以上),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病人,手术前均应进行营养支持。术前要充分估计术后的情况,如应激及感染会使分泌增加、代谢加快,肌肉的分解明显增强,这些因素影响了术后的代谢,且会降低术后营养支持的效果。

术后营养支持。术后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主要针对以下三类病人:①术前已有营养不良并通过行营养支持、术后仍需继续进行,直至病人能恢复口服饮食。②术前已存在营养不良,但因特殊因素未能进行营养支持,术后短时间内又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③术后并发症发生:如肠瘘、短肠综合征、胃排空障碍、严重感染。术后病人代谢增加,对能量需要增加。术后营养支持的时间视病情而异。

营养支持的途径和选择原则:根据营养素的补充途径,临床营养支持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N,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与肠内营养支持(EN,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两种。随着对营养学的发展,对营养支持的重视,以及对营养方面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营养支持方式已由PN为主的供给方式逐渐过渡为通过鼻胃管、鼻肠营养导管或胃造口、肠造口途径为主的EN。肠道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小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胃肠外营养支持:是指经静脉或静脉导管、肌肉、皮下等途径补充全部或部分营养,摄入的营养液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与水等,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可供给热量,蛋白质提供氮源。适应指征是:不能耐受EN和具有EN禁忌的重症患者,包括:①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②因手术后禁止使用胃肠道的重症患者;③有未能控制的腹部感染存在时。

目前对于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已经得到相当的重视,效果也很满意,临床也得到相应的改善。作为外科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到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应当使这些治疗措施更加完善,使营养支持治疗达到更高的水平。

上一篇:糖尿病与饮食关系探讨 下一篇:凌源市1998~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