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03 10:01:02

急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21-0077-01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残率很高。因其发病急骤,恢复较慢,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常规治疗前提下,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起病急骤,加之活动受限,所以多有抑郁、急躁和紧张等不良心理,影响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刘泰[1]认为: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的情绪时,神经中枢抑制解除,出现易化,此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因此,需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采取各种方式与患者交流,列举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康复训练。

2 早期康复训练

2.1 训练 急性期取抗痉挛,保持患者上肢伸展位和下肢屈曲位,注意使肩部向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侧髋关节略弯曲,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伸屈肌的肌张力达到平衡,以预防痉挛。

2.2 按摩和被动活动 对肢体进行按摩,尤其注意患侧手肩、下肢的按摩,应轻柔缓慢,以揉捏为主,以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按摩后,按由上到下、由近到远进行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3~4次/d,每次5~6下,并逐渐增加活动幅度。鼓励患者用健肢帮助患肢被动运动,如双手叉握上举训练、下肢桥式运动等,防止肌肉萎缩和足、膝关节变形。

2.3 起坐、站立训练 待患者意识清楚,脑梗死7~10 h或脑出血20~30 d后可进行起坐训练。从抬高床头30°开始,逐渐增加高度并延长锻炼时间。从练习健侧卧位坐起,至患侧卧位坐起;从需人帮助到独立坐起。坐起后患侧给予支撑,两腿下垂坐在床边,如无不适,试站立,给予支持物如双拐、腰部吊带等,家属同时给予协助。

2.4 迈步训练 随患者站立平衡和负重能力的提高,当站立15~20 min无疲劳感时开始迈步训练。两人搀扶,边走边指导患者,如瘫痪肢体抬举不便,可用一根套绳系于患脚中部,由搀扶者提起,以助患者抬脚起步。以患者能接受为宜,不可操之过急。

2.5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洗脸、刷牙、吃饭、更衣等,坚持练习系钮扣及使用便器,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减少他人帮助,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2.6 精细动作训练 开始由他人帮助练习各指关节的伸屈运动,当肌力逐渐恢复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如转核桃、捏皮球、玩积木等。训练患者手指快速指鼻或互相对指、拍手、画图、写字、翻纸牌等,以加强手的精细协调能力训练。

3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患者还会出现感觉功能障碍,吞咽、言语、视力、认知[2]、记忆、定向、精神、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亦是较为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另外,在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脑卒中也造成了患者周围环境的急剧变化,而患者生存质量的优劣则是其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减少患者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使之回归家庭,乃至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也顺应了当代康复医学以功能为导向的研究方向。

参 考 文 献

[1]刘泰.早期心理干预对脑血栓形成康复的作用[J].北京康复医学杂志,2000,15(2):116.

[2]王俊,李国荣,朱美兰,等.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情绪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78-179.

(收稿日期:2008-08-07)

上一篇:社区婴幼儿佝偻病的病因分析及干预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