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创新初探

时间:2022-07-03 09:28:08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创新初探

数学作业是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因此我们教师要深化新课标理念,注意对数学作业的创新。

1 数学作业设计

1.1 数学作业设计具有专项性。数学作业要具备针对性,抓住不同的教育方向,从数学课前的预备练习、教学课堂中练习还有课后的作业巩固三个方向进行有针对性设计,从不同方向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前的准备练习作业对于引入教学主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作业的枯燥呆板性,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融入所学知识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的作业练习是对新学知识点的巩固,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内容,以教学例题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练习,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对新知识点的巩固,同时进行拓展性练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设计出具有多种解题方法的题型,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开拓意识。

1.2 数学作业要向精练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活动倾向于题海战术,教学中布置大量的作业,而这些作业中题型多重复,对开拓性教学没有实质好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的多练向题型精练性转变,教师要以教育理念迎合素质教育。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性圳练,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决同一知识点的一系列题型,达到题型练习巩固知识的作用。

1.3 数学作业多元化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的形式比较单一化,采用课堂上布置、课后进行练习的模式,单一固定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学习能力的形成。作业的布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因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形式的作业布置,有形的题型练习或者无形的实践活动,虽然教学作业布置的形式不同但是教学效果殊途同归。如学习数据统计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无形的实践练习:提问运动后心跳恢复正常的时间。学生课后会自已进行运动,然后进行心跳频率的记录,进行数据分析,灵活运用统计学知识。此外,教学作业的布置可以进行层次化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题目。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次多元化的进行作业设计。对于学习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作业难度不是太高的题目进行少量作业练习,模仿例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同时让学生有所成就感,产生学习的渴望。对于成绩处于中等位置的学生,作业的难度要适中,既要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又要给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设计例题的变形题型,在基础知识的层次上进行学生思维智力的开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从数学作业的形式上以及对象上进行作业的创新,完成教学目标。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进行多元选择,变革教师主导学生的作业方向,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灵活性设计。

1.3.1 选定小组学,灵活作业布置。数学作业的布置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小组长负责制。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任用成绩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作业布置。小组长根据组内同学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灵活作业布置。小组长负责制不仅提高了组长的学习成绩,也促进了组内同学成绩的提高,同时完善了班级的管理制度。

1.3.2 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数学知识固定性决定了教学中可以根据同一知识点进行多题型的训练,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题目,如基础题型、提高类作业、实践性作业、拓展探究类题目。在不同类型的作业中,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问法、题目不同的使用场景,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不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达到利用作业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1.3.3 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数学单元学习完结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制定相关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查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设计。

1.4 避免枯燥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要结合生活情境,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作业题型,学生容易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作业题型产生兴趣,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数学单元知识体系完结时,教师可以设置综合性题目演练,让学生完成实践性教学活动,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的有用性,进而产生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作业。

1.5 作业设计注意思维的发散性。数学作业相对于语文学习,本身答案具有固定性,没有语文作业的灵活性。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意避免作业设计的枯燥死板,可设计一些解题方法较多的题型,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知识,模仿例题模式,设计出具有多种解题方法的题型,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认真分析,找到作业的突破点,运用自身知识体系进行问题的解决。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陷阱”,从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实质上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自身知识体系上进行间题的解决。不过设置的题目要把握一定的思维度,作业太难、超出了学生思维范畴,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达不到利用作业进行知识巩固的效果。数学学习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活跃学生的思维。

1.6 合作交流性作业。数学作业一般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对于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可以开展合作交流性学习,集思广益,同学间相互进行交流探讨,同学间年龄接近,思维水平相当,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

2 变革数学作业的批改评价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负责全面批改学生作业,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全面批改的教育方式下减少了学生的参与度。当前教育方式下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转变教师全面批改方式为学生相互批改作业、学生自主批改作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强学习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改变传统模式下作业评改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是老师讲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这种模式下教师讲解辛苦,学生学习效果不高。转变作业评改模式,以学生自主评改,把握作业解题的思路,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上一篇:运用数学新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