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应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

时间:2022-06-20 07:38:23

课堂应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和几十名同学在一起,课堂就形成了。这是由平等的人格、尊严和相同的心理需求所构成的一个无形的场,这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就是“尊重”。老师的课堂就是在这种背景和需求下进行的,满足这种需求是老师组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老师在这种场景下“不经意”批评了这个学生,使他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如责备了他,辱骂了他,甚至对他使用了暴力手段,这都会伤害他的人格和自尊心。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没有顾及到他的脸面,让他在同学们面前丢了人,严重的可能使他颜面扫地。这就给他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使他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也给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留下了隐患。

从学生方面说,虽然当时他对你的批评接受了,但那只是表象而已。因为中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已经形成,你打了他的左脸,他不可能再给你右脸打,他毕竟不是道行深厚的高僧,他肯定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他在你背后,同学们面前说你坏话,或者辱骂你老师,以此来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情绪。他周围和他要好的同学也会附合他,和他一样对你产生不满和敌触情绪,因此对你老师所带的这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并不会一下子就消失,它会一直伴随着这个学生和他周围的同学很长的时间,导致的结果就是这门课他学不好,最后影响了他的前途,老师的教育效果和目的也就达不到。

一旦一个学生讨厌这个老师,一群学生讨厌这个老师,可想而知,这个老师上课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老师的水平也很高,讲得也很好,但他和他们就是不爱听,因为他看到你就有一种反感情绪,纵使你口吐莲花,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枉然。那么多学生不爱听你的课,你上课还有那么高的兴致吗?学生不爱学,你也觉得给他们上课很费劲,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负担。课堂气氛不好,课堂效果不好,老师的教学质量就上不去,这对老师以后的发展也不利。你看,本来是一个才华出众,前途无量的老师,就因为一时冲动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最后也害了自己。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那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都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就有理由和大家一起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和大家一样很努力。因为他从来都不愿意让同学们和老师瞧他不起,而且还要尽力表现出优秀的一面,从而获得大家的认同和表扬,这是一个学生学习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他搞好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亲其师,方可信其道”,本来是挨批的事,老师却宽恕了他,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就维护了他的人格和尊严,他也就会尊敬你,爱戴你,以后他不仅会好好听你的课,而且会把这种信息传达给他周围的同学。时间久了,他会对你老师产生一种信赖和依靠的心理,没有你他还觉得不行。一个学生在品行上、学习上的进步就是这样一步步培养的。

一个班调皮倒蛋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一个学生转化过来了,他就会把对你的好感和亲爱之意“传染”给他的伙伴;一个个都转化过来了,班风学风就转变过来了。你上课谁都爱听,既使你有些出错的地方,他们也会原谅你,不和你较真,就像你宽恕他的过错一样,形成了这种气候,这种氛围,学生上课就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到你上课了,学生不会产生一种不安的心理,因为他们知道,既使自已不小心出了点差错,老师也不会伤害他。这样学生才能好好学习,你上课他爱听,你的作业他爱做,你带的这门课他爱学,你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也才能谈上出成绩。

学生在一天天努力学习,他的成绩在一天天逐步提高;你的工作也才有成绩,而且也在一天天提高。终于有一天,有那么多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了,你也成名师了。

上一篇: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下一篇:运用数学新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