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时间:2022-07-03 08:01:45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摘 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的快速建设,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也是日益突出。运用绿化手段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大片的城市绿地,不但能降低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噪声,也可以吸收灰尘,同时为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热岛效应

【关键词】城市道路 绿地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

道路绿化不仅美化街景,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除尘、改善小气候、防

风防炎、保护路面、组织交通等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1.1环境保护功能

(1)净化空气

降尘、飘尘、汽车尾气等烟尘是道路周边环境中主要的粉尘污染源。而植物

所具有的阻截灰尘和降低风速的功能,可以截留道路周边环境的粉尘、烟尘并防止二次扬尘,同时,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释放氧气,不断循环,从而净化大气。

(2)减弱噪音

在环境噪音中70%-80%来自地面交通运输,通过加大道路绿化的面积和合理配置形成绿篱,可以大大降低噪音,减少噪音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

(3)调节改善道路小气候

道路绿化对调节道路附近地区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特别是当道路布局与该地夏季主导风向一致时,市郊的清新空气即可顺风势引入城市中心地区,为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的条件。

1.2安全功能

(1)组织交通

车行道之间、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各类广场及停车场等处种植绿化,可起到引导、控制车流和人流,组织交通并提高行车安全等作用。

(2)分隔空间、集中视线

道路绿化能够增强连续性和方向性,并从纵向分隔空间,使行驶者产生距离感。同时,高大的树木对空间具有分隔作用,通过绿化可以使视线集中。

2 道路绿化的规划

2.1绿化道路首先要了解城市交通道路的分类情况。

(1)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内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大动脉。它可分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和区镇干道。①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设置这类干道,为城市各个区之间远离高速交通服务。距离在20-60km,行车速度在80-120km/h。行车全程均为立体交叉,其他车辆与行人不准进入使用。②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设置,与近郊1-2级公路连接,位于城市分区的边缘地带。服务距离一般在10-40km之间,车速大于70km/h,全程有部分立交。此种干道不允许在两侧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点。③普通交通干道:这种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大城市又分为主要交通干道和一般交通干道。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1200m为宜,车速为40-60km/h,一般均匀平交叉。④区镇干道:此为大中城市分区或一般城镇的生活服务性干道,主要是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客运交通的需要。其特点为行车速度较低,一般在25-40km/h,全程基本为平交。区镇干道位于市中心与居住区之间,可布置成全市性或区镇的商业街,断面要考虑人行、货运、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停放等要求。风景区干道放线时要注意景观的要求,步行与车行之间要较宽的绿带间隔。

(2)市区支道

这是小区街坊内的道路,直接连接工厂、居住区、公共建筑。车速一般为

15-45km/h。断面的变化较多,车道划分不规则。

(3)专用道路

城市规划中考虑需要的道路。如专供公共汽车行驶的道路;专供自行车行使

的道路和城市绿地系统中步行林荫道等均为此类。

2.2道路绿地率的计算与指标

道路绿化用地是城市道路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

确定不同级别城市道路红线位置时,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和性质确定相应的绿地

率,可保证道路的绿化用地,也可减少绿化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矛盾,提高道路绿

化水平。

(1)道路绿地率的计算道路绿地多以绿地率的计算是采用简化方式,因

道路绿地多以绿带分布在道路上,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道路总宽度的百分比近似道路绿地面积与道路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时,对仅种植乔木的行道树带宽度按1.5m计;对乔木下成带状配置地被植物,宽度大于1.5m的行道树绿带按实际宽度计。

(2)道路绿地率的指标

道路绿地率的结盟标是通过在一些城市调研和参考有关规范、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的。一般道路绿地率为15%-30%。而《北京市绿化条例》规定道路绿地率是:主干路不低于30%,次干路不低于20%。在国外一些大城市绿化较好的道路,其绿地率为30%-40%。

2.3道路绿地的规划原则

(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对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采取避绕的原则,生态环境敏感点指: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动植物及栖息生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3)绿化经费预先落实的原则

绿化概算最好在设计阶段落实。绿化经费除包括边坡、中央隔离带、立交桥、沿线附属设施等处的绿化费用外,还包含为补偿因道路建设所占原有地面在道路用地范围以外建设的绿化费用,如弃土场植被的恢复与防护措施的费用。

(4)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要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林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3 道路景观的营造

1.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

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2.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如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2)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3)寿命长;(4)深根性;(5)病虫害少;(6)耐修剪;(7)落果少,或没有飞絮;(8)发芽早、落叶晚。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4 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

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在城市里实现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参考文献:

[1]王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孟瑾.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J].河北林业科技,2009(4):61-62.

上一篇:浅谈仓储管理实际应用与优化 下一篇:浅谈公路隧道互补式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