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22期

时间:2022-07-03 07:59:15

一个县里走出的企业统治整个行业,这看似传奇,却是中国民间商业的一种样本。记者以“桐庐帮”为样本,解析了“同乡企业”的生态。 | 原文摘录 | “三通一达”的江湖 快递“桐庐帮”

平均每一分钟,就从鼠标里“迸”出9.8万个包裹。这是马云旗下的物流平台菜鸟网络的数据。

像工蚁一样背上这数亿个包裹的,是全国上百万的快递员。其中的将近八成,由被称为“三通一达”的四家快递公司(申通、圆通、韵达、中通)运送。有趣的是,这四家公司以及汇通、天天等快递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家:浙江桐庐县—这个仅有40万人口的县,是古代文人隐居的地方,《富春山居图》画的大多正是这里的景色。

在快递业内,他们被称为“桐庐帮”。其实,这几家撑起中国民营快递业半壁江山的公司,几乎都发源于同一家人。

“这里谁家做快递?”“全都是。”在桐庐县夏塘村,南方周末记者的问题,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村干部说,村里有650人,其中400余人在外做快递生意,留下来的50岁以下的中青年不到20人。

1993年,在杭州一家印染厂打工的夏塘村年轻人聂腾飞发现了一个好差事,和工友詹际盛做起了“代人出差”的生意,申通快递由此出世。申通成立一年后,聂腾飞安排妻子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接替詹际盛的上海业务。詹离开申通,创办天天快递。

五年后,聂腾飞车祸去世。弟弟聂腾云离开申通,成立韵达快递。申通由陈小英兄妹接手。2012年,申通收购了天天快递,由陈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阳任董事长。申通带动了桐庐人做快递的热情。2000年,陈德军的初中同学张小娟,劝木材生意亏损的丈夫创办圆通快递。两年后,与他们一同长大的赖梅松成立中通快递。

而在他们的发源地,夏塘村,聂家小楼正在施工之中。各五层高的两栋楼,每层约十间房,材料显示着主人的经济实力,建筑工人说这里用的钢材粗得“在上面开个大货车都没事”。“我们村里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做快递,看都看会了,听也听会了。”村干部说。 | 记者自述 | 吃桐庐菜的老板

做“桐庐帮”这个选题的过程,在地理上穿过了市、县、乡、村几层行政区划;在身份上,涉及快递员和董事长,几乎连接了这一产业链条的每一节点。

现在回忆操作这个选题的过程,我只能记起一组打包的画面。

夏塘村的腾飞桥,以此为源头,发展出了数家年营业额过百亿的企业。而它停留在青山、溪水间,荒草沙砾,久无人至。看上去,这里离《富春山居图》那么近,离财富那么远。

在桐庐体育场举行的某快递公司20年企业庆典上,该公司董事长的母亲坐在第一排,她脖子上戴着半个巴掌大的玉石,工作人员让她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就真的听话全场不曾挪步。歌手唱《烛光里的妈妈》献花时,我看到她的眼睛是湿润的。

在从桐庐返回青浦的公司大巴上,沿途看到一个布包裹掉落在公路上,满车西装革履的企业管理者们都伸长脖子、站起来看:“包裹掉了!”这些人入行多年,被称为“包司令”,他们兴奋地给我看手机里公司活动的照片,这样评价桐庐:“没想过走哇,这就是家咯。”

为了做这个选题,我需要跟随一个快递员进行采访。清晨八点,快递员小李来接我,因为他的电瓶车上全是快件,连人都要快被快递埋起来了,就只能让我骑他的自行车。可惜自行车一路掉链子,我狼狈地推着车跟跑在他小电瓶车的后面,过了两条街。家属区的早上,除了买菜的老人就是匆忙的快递员们,门卫打招呼时,小李开玩笑说他在带“领导”体验生活。

在采访一家快递公司董事长的两小时里,他始终面朝前方,不看坐在身边的我,聊得很开,最后他说:“人要把财富看得淡一点。”他可以挥手就买一片地,但他的车是十年前买的,手机仍然是三星翻盖,午饭也只想吃个桐庐菜。

《快递“桐庐帮”》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作品。作为一个新人,我觉得这个职业的神奇正在于因为“身份”结识了一个行业中身处各个位置的采访对象,而后在聊天的过程中褪去身份,回到人与人的理解本身。

上一篇:召见大使类似恋人生气 下一篇:索马里海盗现在用 股份制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