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发展性评价初探与具体实践

时间:2022-07-03 05:14:47

小学语文课程发展性评价初探与具体实践

[摘要]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因为发展性课程评价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和语文课程的平等对话,对学生学习活动能做出适时、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外阅读具体实践时,评价内容可包括:阅读计划单、读书卡、活动反馈卡、与家长联系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58-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关键在于评价。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如:侧重目标达成,忽略过程;缺乏情感,忽视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显得单一;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学生个性发展。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评价模式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笔者从发展性评价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如何创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活动做出适时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率。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由来

最早论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是美国学者克龙巴赫,1963年,他在《通过评价改进教程》一文中分析道:“过去的课程评价仅局限于事后的评价结果上,关心的是最终分数。”而这要求评价者评价其教程编制的结果,以证实已完成的工作。他指出,要摆脱对原有评价的束缚,重新对评价功能进行定位。

随着对评价的不断研究和拓展,人们对课程评价进行了区分。大家比较认同的分法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中调节和完善活动,从而高效地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重视过程,引导学业进程,发现问题并做出矫正。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多采用测验的形式,使用不当就会造成考试成灾,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起不到评价的作用。

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性评价,是在完成整个课程或一学期课程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概括性强,其结果往往是一个单一的分数,往往会出现一纸定终生的现象。

了解这两种评价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发展性评价这个概念。目前为止,这个概念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正如它的名称:它是发展中的定义。这种说法是在总结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利弊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评价促进人的发展。它要改进形成性评价的不合理之处,使评价的目的一方面要体现出人的价值,要让学生和老师都有所发展;另一方面让课程的设置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世界多元化的要求。

二、发展性课程评价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

发展性课程评价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有很大的启示。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这样的理念也必然催生一种合适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发展,而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评价具有这样的意义。这样的评价方式对语文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重视学习的积累和过程。它一方面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样,评价就不能只凭着课程结束的考试来进行,而要制定能够挖掘出学生潜能的评价方法。发展性评价方式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鼓励个性的见解,拓展思维,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第二,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语文课较之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在于它更加关注非智力因素,它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这一点上看,发展性评价是最适合语文课程的评价。它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评价的改变促使语文课程在内容上改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第三,促进语文课程的平等对话。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评价,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也应该做到多元化评价。这就要求语文课程的评价应倡导对话、开放和反思。对话是为了使沟通与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为开展全面的课程评价服务。开放是为了吸纳更多的新思想,因为彼此交换思想非常重要。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好的认识作用于实践。语文课程为对话、反思、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发展性评价方式更能促进这种好的理念的执行。

三、小学语文课程发展性评价的具体实践

发展性评价要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并且充分了解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它着眼于学生的各种潜力发展,既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又关注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在小学语文学习方面,发展性评价覆盖内容广,是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同时,还要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地总结教学、教法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其具体实践中,笔者以课外阅读为例,呈现发展性评价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是注重积累的科目,既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也要反映语文知识积累成果的过程和学生变化的过程,还要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及家长了解子女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必须做好准备,首先要和学生制定评价细则,然后要和家长取得联系求助于他们的帮助,最后要把反馈工作做好。在课外阅读中,笔者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

1.阅读计划单

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而制定。为了防止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填在读书卡上。每周一诗,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把课外阅读摘抄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甚至是背诵。

2.读书卡

学生完成课外阅读的任务后,必须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此,笔者设计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量化评价的表格。

4.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

与家长联系的内容既有学生每周课外阅读的记录,又有学生的活动记录以及校内外阅读表现的评价。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加上学生自己反思的内容,都是及时反馈学生阅读与进步的有效的凭据。

四、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效果

笔者所设计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在语文课外阅读成长袋的评定法中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的成果材料,二是评价的记录。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它是一种精神活动,教师无法看到;另外,它发生在课外,教师难以掌控。遇到这类情况时,要用一种适当的载体把它表现出来,才能留下真实的记录。对于阶段性课外阅读材料的积累,需要师生对它进行评定,只有这样,评价才能有效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种形式上,因此要制定好评定的原则与标准。

评定的原则。所制定的评价内容一是要反映横向的比较,既要反映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也要反映纵向比较,即要反映个人的变化,也要关注和同学相比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以及和自己比以前有哪些进步。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袋的目的就在于关注学生的纵向比较,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评价的重点应放在他们的语文能力是否有进一步的发展。

评定的标准。评定者在制定标准时分两步走。第一步,老师应该多渠道地收集资料,可以参照语文课程标准来收集课外阅读袋的内容、学生的水平和家长的期望。第二步,老师要为每一个指标设定尺度,即将每一个指标分制出多个等级,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定位。为了表达清楚,老师可以设计成双向评定表,对于评定的结果可以是质性的评语,也可以是量化的分数。

有了评定原则与标准,还需要反馈。反馈实施是这种方法重要的一步。一般而言,这类阅读档案袋是由学生自己保管,这样学生可以随时翻看自己的记录。老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一定要组织一个课外阅读记录袋展览班会,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同时,还要重视家长的意见。同家长沟通最好能一个月一次,可以给家长写公开信、打电话,交流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可以解答家长的疑问,听取家长的意见。教师、学生、家长这三者之间必须有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下来。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只要能反映这三个方面的发展资料,教师就应该收集到阅读记录袋中。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老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依据学生的发展状态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及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上一篇: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广阔天地 下一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