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小学语文课堂构建探析

时间:2022-08-15 05:56:20

生态型小学语文课堂构建探析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语文课堂形式,生态型小学语文课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有继承也有引申。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小学语文生态型课堂: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互动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树立大语文观念,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生态型;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21-03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依据新课程理念,除了让学生通过汉字、汉语言的学习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教师也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生态型语文课堂就是要从生态学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创设有利于语文教学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生态型语文课堂是一个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生态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在语文课堂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重视师生生态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透视文本生命以引起共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体验,提高语文素养,在满足师生生态主体的共性和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要推动语文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平衡的生态型小学语文课堂,协调课堂生态系统内各因素之间关系,使语文课堂生态系统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笔者根据生态型语文课堂的特点,提出相关构建策略。

一、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语文教学资源。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风格、思维策略、性格等方面多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他们有独特的感知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这些差异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不是呆板的、机械的过程,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生态的文本阅读。接受美学认为,作者写出的文本具有未定性,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因而,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读者群体,会做出不同的解读。越是内涵丰富、深刻的伟大作品,越是人见人殊、常读常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更要利用学生与文本交流时所产生的不同理解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让学生了解他人的想法,拓展自己的思路,拓宽审美视野,获得新的体验。

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孩子从小就有主动学习、阅读求知、表达交流、探究、创造、自我完善的潜能。教师不应以繁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要认为课本、教参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答案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其次,要给学生留足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给人自由的空间,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细细地读、静静地思,在读中发现问题,并在读中解决问题,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解疑”,进一步探究问题,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旁边引导、扶持和点拨,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再次,要有等待学生成长的耐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同时又是学习、发展和成长的主体。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而揠苗助长,有的教师嫌学生耽误时间而越俎代庖。学生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反规律的教学行为都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我们发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离不开读,对文本产生深层次的理解离不开读,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多元感悟更离不开读。读多了,感受才会深,感悟也会越奇特;读熟了,对课文融会贯通了,情感也得到感染与熏陶了。之后,学生才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才可以对课文中的人与事、作者的立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语言文字优美与否产生独特的感受与评价,才可以改变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才会开出多元感悟之奇花。最后,要给学生营造读出个人体验和感悟的环境。课标强调对学生阅读体验的“尊重”,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这种尊重和珍视,正是学生发挥个人才能、展示阅读个性的必要环境。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尊重”和“珍视”,学生终会有超过教师、超越文本的一天!

二、注重互动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有效、和谐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昭示着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共同体中,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将自己定在高于学生的位置上,而是虚心受教,将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学生若指出教师错误的地方,则要对学生的指教表示出自己的受教,这才是一个引导与共同学习相融合的语文课堂,一个师生平等和谐的生态课堂。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选择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使每个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这对教师的个人素养与教学能力是很大的挑战。

注重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多重来源,除了教师的引导学习外,还可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既包括他们的个体学习,也包括从其他个体身上获取知识。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语文课堂的“生态环境”中,教师可以充分激起课堂中的生生互动,使学生传统的“个体学习”让位于更富有生态性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要求学生之间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间的了解与信任。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改善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现状,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语文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目标。这样的互动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了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了最为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

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个性理解、独特感悟碰撞出火花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动态生成的共进共享的过程。教师应在“生成”中,为学生搭建“互动式”的平台,创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人与媒体等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三、树立大语文观念,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根,要感悟其中的韵味和探究内涵的魅力,就一定要连接生活。有人说:“生活即语文”,是生活滋养了语文,是生活赋予了语文取之不竭的材料、鲜活玲珑的形式、博大精深的内容、深情绵远的意蕴。因此,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这片多姿多彩的沃土,才能绽放出绚丽娇艳的奇葩。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三分来自课本,七分来自课外”,“天地阅览室,万物皆读书”。据此,全体教师应树立起生活语文的理念,努力将语文课堂向自然拓展,往社会延伸,与生活连接,让学生投身自然,接触社会,融进生活,享受美好。

当窗外的雪花似柳絮如薄羽般地与风飞扬时,何苦硬生生地把学生束缚在语文书上,关闭在小课堂里,而不去释放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其奔赴操场同空中的精灵共舞呢?当校园里的花坛在春光明媚中姹紫嫣红时,何不带领学生去欣赏它们的千姿百态,去抚摸它们的芊芊娇嫩,去亲吻它们的幽幽清香,去观察小蜜蜂的勤劳,去感受花蝴蝶的翩翩……沐浴在这样美好的情景里,学生自然而然地吟诵起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千树万树梨花开”“春风又绿江南岸”“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句诗,每一声笑,都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都荡漾着生命潜能的实现和生命需要的满足。这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这是生态的语文课堂。

生态型小学语文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语文课堂形式,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有继承,同时也有自己的引申。它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它高度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真正视学生的生命生长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个性、珍视独特体验、推崇互动合作、放飞理想、回归生活……孩子们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飞扬起的是一份份自信,收获到的是一次次成功,激荡着的是一回回期待。

参考文献:

[1]莫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与学[J].科技信息,2012(17).

[2]杨德铸.全面调动学生构建活力课堂[J].科学大众,2006(6).

上一篇:妙用游戏 增趣线描想象画 下一篇:图式导学化难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