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倒数的认识》一课中落实新课标中的“数学活动经验”

时间:2022-04-01 03:36:51

在《倒数的认识》一课中落实新课标中的“数学活动经验”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应当成为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知识的组成部分。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为例,探讨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些做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1-0064-03

[作者简介]陈燕虹(1978―),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西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室科员,小学高级;胡治国(1979―),男,广西桂林人,本科,广西桂林市秀峰区乐群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专门提出“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原文为:“数学知识还包括那些从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它是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是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反映了他对数学的真实理解,形成于学生的自我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更新与矫正,不断深化与发展,因此,数学活动经验应当成为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知识的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很多一线教师比较困惑。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为例,探讨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些做法。

[HTH]一、知识目标[HT]

《倒数的认识》一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关键知识,能否正确理解掌握倒数,决定着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水平。

(一)教学目标

1.建立倒数、互为倒数的概念,使学生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作互为倒数。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和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二)情感目标

1.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HTH]二、教学重点与难点[HT]

(一)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HTH]三、教学过程[HT]

作为一节概念课,“倒数”的内涵有两个:乘积为1的两个数和倒数是一组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在教学时教师应紧扣这两个内涵实施教学。同时,将新课标提出的“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贯穿在整节课中,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下面以提出和解决主线问题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教学脉络:

(一)观察激趣,经验累积

[HTK]师:将“呆”字与“吴”字的上下结构颠倒,看看你有什么发现?[HT]

孩子们对语文的汉字结构早已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一变化,便出现一个新的字,多有意思!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趣意盎然,跃跃欲试。

[HTK]师:数学中也有这样有意思的现象!想知道是什么吗?[HT]

评析:进行了第一次活动经验的累积――视觉上的上下颠倒,学生脑海中初步建立上下颠倒的“表象”。

教师接着提出本节课的第一个主线问题:

[HTK]“请仿照这样的方法,写出一组像这样可以倒过来的数。”[HT]

同学们纷纷动笔,教师收集资源,呈现在黑板上,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教师提出第二个主线问题:

[HTK]“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什么是倒数?怎么求倒数?倒数有什么作用?等等。[HT]

(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评析:进行了第二次活动经验的累积――学生模仿“上下颠倒”的形式进行了仿写,在黑板上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一组一组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特征的数。

(二)自学尝试,理解意义

师提出第三个主线问题:

[HTK]“你觉得在这一概念里,哪些词特别重要?为什么?结合你们写的实例说一说。”[HT]

在学生对关键词(板书)复述、强调、解释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精彩和生成,及时发现学生认知中的薄弱点或错误点,适时点拨或者完善学生的认知。同时,适时地加以激励,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过程。

评析:概念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通过自学、汇报交流,并在交流中抓住矛盾或者节点进行引导,使学生初步完成由内而外的概念建立。这样的概念建立不是通过老师告之就可以完成的,必须经过“观察―修正―完善”的“经验”累积。

在学生们初步感知概念后,教师适时地抛出第四个主线问题“倒数到底是不是一个数”,引发孩子们对概念进一步的理解,学生自主举例说明。概念在辨析、比较声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刻理解。

(板书完整的概念)

评析:有了经验之后,必须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从经验中生长出数学的知识。最后,关于倒数的认知已经构建完成。

(三)运用概念,掌握方法

师:不同的数求倒数的方法略有不同,那么求倒数的难点如何突破?

(板书几类不同的数)

用问题引领学生去学习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和整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进行比较,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

评析:把学习的过程当作是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经验”的过程,引发孩子们对不同类型数的求倒数方法的讨论,在此过程中,互相举例、互相质疑、互相补充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四)深入理解,避免经验的负迁移

最后,第五个主线问题在同学们对倒数的求法深入讨论后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请举例说明”,将讨论推向高潮;通过提问“0.2和5是不是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概念本质,强化“乘积为1”的核心。

(板书中画出“乘积为1”)

评析:由于前面的经验累积,“上下颠倒”的直观现象会比较多。同时,从字面上看,“倒数”的“倒”中也暗含“上下颠倒”的意思,很容易出现经验的负迁移,认为只要倒过来即可,忽略“乘积为1”的本质。这一主线问题的提出,强化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很好地避免了经验的负迁移。

(五)练习巩固,自我评价

出示具有坡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

(六)全课总结

总评: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教师始终抓住数学经验的累积和概念核心内涵的理解两点,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发展。

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活动经验”:1.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交流等,去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验,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2.经验的积累,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反复磨炼的过程。几大主线问题的引导,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了这一过程。3.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学生的错误、知识上的盲点和模糊点,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发展辨析能力,使学生经历失败和成功。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不可能都是成功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有时候更加弥足珍贵。4.经验需要积累,也需要总结。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经验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形成良好的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交流讨论经验、不断修正完善经验的学习氛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的“数学活动经验”,贵在一系列有序的积累。有积累,才有思考的土壤,学生的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怡.数学活动经验:一个教学案例的启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7).

[2]杨争鸣.怎样撰写教育教学案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1(Z1).

上一篇:图式导学化难为易 下一篇:抓住圆心,散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