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冲击下版画艺术功能性及手工性的变更

时间:2022-07-03 04:55:34

影像冲击下版画艺术功能性及手工性的变更

摘要:在读图时代,影像由于技术上的优势,不断地冲击着艺术创作,已复制为主要特点的版画首当其冲。影像不断的介入影响着版画的创作。版画逐渐丧失了图像复制的功能,摆脱了仅以复制为主要目的版画创作,发展重心转移到版画创作观念和方式的变化上。面对带有明显机械复制特征的影像,以手工技术创作为主的版画创作在技术上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关键词:影像;复制功能;版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164-02

一、引 言

1862年9月14日,法国艺术批评家、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发表了一篇关于蚀刻版画的评论文章,他意识到了在版画这个行业中发生的变动,他这样写道:“咳!人们看的太清楚了,雕刻这门高贵的艺术己经落到多么不受信得任、多么遭人冷落的地步”。当影像以一种技术上的优势介入到铜版画的创作当中时,铜版画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改变之下我们不难看出版画独特地位的动摇与影响。

二、图像复制功能的丧失

(一)摄影以一种新兴媒介的姿态介入到传统版画,这不但是技术上的挑战,并且它正逐步代替着版画的复制功能

“到十八世纪为止,版画成为视觉情报传达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照相技术的发明,达到了比版画更逼真的表现,随着影像复制技术的发展,影像取代了版画这一视觉情报传达的手段,成为重要主体并很快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与人用手去描绘雕刻的版画相比,机械制作的照片可以反映出人肉眼看见的东西,在写实度、真实度和时间上都大大领先与版画技术。”[1]

摄影术对版画的复制领域的不断挑战,使版画原有的功能性被消解掉了。正如画家维尔茨1885年在一文中写到:“几年前,诞生了一部机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荣耀。不到一个世纪的光景,这个机器将会变成画笔、画板颜料,以及灵巧、习惯、耐心、眼光,还有笔触、颜料色块透明色泽、素描线条、起伏塑型、完成度、逼真度。”[2]

(二)摄影术产生之后,以瞬间成像、准确无误的面貌呈现出图像的优势

摄影术接替了绘画模仿自然的任务,绘画将它的重心放在表现人类内心世界及其自身之上,摄影照片不经易间就是这样改变了绘画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一直作为印刷复制的唯一手段的版画来说,摄影介入所带来的打击也是前所未有的,摄影的出现侵占了版画复制功能的唯一存在,版画于是成为艺术表达的一种途径。

至此,版画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变化:版画脱离模拟自然、再现自然的束缚,从复制中解放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概念存在,这一改变,吸引了众多画家的关注。版画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现独具特色的美学概念,在艺术史上创造出崭新的视觉,也为自己带来了崭新的艺术生命。由此版画与摄影、机械印刷、绘画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联系、模仿,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牵涉到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图象学、创作论等各个层面的问题。

三、手工技术的削弱

(一)1860年,欧洲艺术界展开了一场旨在维护版画的艺术尊严,提高版画原作的艺术品位的文化运动

以勃拉克芒为首的艺术家掀起这场艺术运动,这就使观众对创作版画与复制版画的差异性有一个本质的了解,从而巩固创作版画的艺术地位。与此同时,勃拉克芒还与版画技师德拉特、画商卡达特开展了“铜版画复兴运动”。他们首先成立了一个与其他画种并列的“蚀刻版画家协会”。从1862年起每月都有一本版画原作画册出版,他们在发刊词上明确指出:“当前照相和机器复印正在欺骗公众,艺术必须有‘原创性’和‘绘画性’,而这里的每一幅都是版画原作。”[3]虽然艺术家们当时做出了相对应的判断,但是他们面对的来自摄影的冲击依然猛烈且不可阻挡。在石板或者铜板中,无论划痕和印记都无迹可寻,艺术的表现更是无人问津。影像所给人带来的真实的震撼已经让所有人包括很多版画艺人都丧失了传统的审美判断标准,而顺从其强烈的真实性。

(二)以铜版画为例,传统铜版画拥有手工技能特征,照相感光技术则在铜版画的应用中带有明显的机械复制特征

在本雅明看来摄影艺术和电影是机械复制时代最典型的艺术品,机械复制方式的艺术品在精确度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使得观众的肉眼只能尾随其后,而手工绘画作品在这方面是无法与之抗衡的。由此传统艺术受到了机械复制方式艺术品批量的、无差别的、商品化的特征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机械复制的、可以批量生产的艺术品不仅改变了观众看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对视觉图像的价值判断。贡布里希在他的《秩序感》中写到:“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对仿制品的嫌恶是有其根源的。工业革命时期,机器仿制贵重手工艺品,威胁着先前已确立的手工艺技术,甚至仿制昂贵材料的能力威胁着先前已确立的手工艺品的传统等级观念。”[4]在此,贡布里希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一直以来,不可复制的手工工艺品或艺术品都占有着最高的等级,大量廉价生产的机器仿制品则无法凸显主人的独特地位,因此,无可替代的、充满艺术家个性和技法的绘画作品,它具有的独特视觉审美比那些方便大量复制的艺术品更能满足人的占有欲望。

影像的不断介入,照相制版技术的不断发展都使得版画创作面目全非。上述两点就是在影像出现的早期对版画的负面影响。然而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版画艺观念的不断进步,还有摄影技术以及照相制版技术的进步,影像对待版画创作方式的正面作用和意义也已经开始不断地显现出来。[5]

参考文献:

[1] 顾铮.国外后现代摄影[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2] (德)瓦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 陈建军.新锐影像艺术一32位国外艺术家的影像实践[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4] (英)乔纳森•弗里德著,王升才、冯文极、库宗波译.美学与摄影[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5] 丘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从对新闻内容的选择论《申报》的成功 下一篇:保健食品广告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