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化时代报纸媒体的发展之势

时间:2022-02-06 11:33:37

浅析数字化时代报纸媒体的发展之势

摘要:媒介的发展历史表明,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深深影响着以往的旧媒体。如今,在经数字技术催生而产生的新媒体的冲击下,关于“报纸消亡”的声音不绝于耳。数字新媒体的诞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重创了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报业。但数字技术也为报业的涅提供了机会,这正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

关键词:媒介融合;数字化;报业

中图分类号:G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114-02

一、数字化时代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媒介生态理论指出,“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即媒介的生态环境”[1]。媒介、社会和受众是媒介生态系统的三个要素,这三者密切关联,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今强大的数字技术正在深深地撬动着原有的适于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

(一)数字化下媒体格局的异变

在数字技术催生下,媒体大家庭急速扩容。20世纪末之前由三大传统媒体所主宰的媒体界,在之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被众数字技术的产物新媒体所颠覆,尤其是互联网,成为继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同时,其他数字媒体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成熟,比如手机。当下,手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技术的推进使手机进入了媒体行列,而其庞大的使用群体也必将注定着它作为媒体的巨大潜质。另外,还有移动电视、物联网等等数字新媒体,纷纷进入了媒体大家庭。新媒体的剧增,媒体大家庭的扩容,必然会引起媒体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化。过去传统媒体是少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而现在的新媒体是多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

(二)数字媒体影响下受众的迁移

对于任何媒体,受众的重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没有受众,媒体失去了传播对象,也失去了它的经济基础。因此,受众的任何变化都可以说牵动着媒体的“中枢神经”。而新媒体的涌现,强有力的拉紧了传统媒体的这根“神经”。

首先,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向新媒体转移。传播学研究表明,受众的信息接收行为是完全具有主动性的。他们不仅对媒介有选择,对内容也是有选择的。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大大增强了受众媒介消费的选择性。同时,新媒体的数字化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下内容的时空“束缚”,使其在内容形态、内容来源以及内容信息上具有更高的延展性和丰富性,大大丰富了受众的信息可选择度。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受众的互动性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得到了有力的强化。“数字化网络带来海量信息的互动传播,意味着传统人际传播得以在数字媒介平台上全面还原并提升,即人们可以超越时空进行点对点的信息沟通与实时交流,且不必再拘泥于传者与受者、大众与小众之间的明晰界线”[2]。在新媒体种种优势的夹攻下,传统媒体的受众不断向新媒体转移。

其次,受众细分化和碎片化导致传统媒体受众资源的流失。在过去,大多媒体把受众看作一个未分化的“大众”市场,提供的是能够满足普遍需求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但如今,“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3],而不同群体的受众需要不同的精神粮食。因此,单一媒体已经很难满足所有受众的喜好。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技术的崛起,媒介的种类和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媒介多元化、信息多样化的态势日趋成型。加之新媒体诸如自由选择、双向互动等突破传统媒体局限的独特优势,为细分受众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媒体、信息成为可能。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必然引发传统媒体受众资源的流失。

(三)数字化下传统媒体优势资源的劣化

一直以来,内容生产是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优势,依赖于内容生产,报纸等传统媒体稳稳的立足于传媒产业链的上游。但是“数字技术使得一切信息都可以用0和1来表达,数据库技术使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而多媒体技术使得计算机可以处理图、文、声、像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4]。因此,数字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不仅仅简单的转载传统媒体信息,有机的组合以及再生产,加之互联网的开放性、无成本约束性使得其拥有的信息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内容资源的高度同质化以及过度化,使传统媒体一直以来以此作为自身优势的内容资源迅速贬值。正如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所说,报纸所处的是以采编环节为利润重心的完整价值链,但现在被拉长了,利润向发生转移。

二、媒介融合――数字化时代报纸媒体的发展之道

数字化时代,面对新媒体重构的媒介生态环境,面对恶劣的媒介竞争形势,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要走出困境,寻求发展,单纯依靠改版增容已似“隔靴挠痒”,如今必须依靠媒介资源的相互整合,喻国明教授称之为“碎片化时代的多重整合”,也就是学界和业界所提倡的媒介融合,尤其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道。

(一)媒介融合是报纸媒体变革的关键举措

不可否认,报纸已经进入衰退期,这其中既有新媒体冲击的影响,也有报纸自身发展瓶颈的问题。如今的报纸仅仅依靠改版增容已基本失效,与互联网浅层次的结合也没有大的意义。报业需要的是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使报业从内容生产到终端呈现,从形态到结构,从利益增长点到经营管理,都有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报业的涅重生。媒介融合正是这一壮举的关键举措。“新媒体革命的方向是数字化,其运营模式是媒体、网络、通信三者整合,汇流成传播的大渠道。报业只有超越印刷时代,走多媒体融合之路,弥补自身无法具备的传播特性,才有可能发挥综合优势,作为一个蜕变更新了的产业存在并发展下去。”[5]

(二)媒介融合是报纸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时代,报业价值链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报纸的产业链得不到延伸,将来可能被迫沦为新媒体的内容供应商。但媒介融合促进了报业集团化,而集团化的规模经济效应为报纸产业链的延伸奠定了基础。

首先是媒介融合带来了内容产业链的延伸。媒介融合,数字技术可以将任何形态的媒介内容转化为可以用0和1表示的数字形式,而数字形式的内容消融了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之间的内容形态的界限,从而不同类型媒介的内容可以交换和再生产。也就是说,数字技术的低成本性和通用性使得媒介的内容生产具有了规模化生产的可能。这对于以内容生产为优势的报纸媒体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喜事。集团下的各类媒体可以依据各自受众的特点以及内容所需,对报纸内容进行再生产、销售,大大降低了内容生产的成本,实现了报业内容链上的规模经济。

其次是媒介融合带来了终端产业链的延伸。终端是媒体与受众的直接接触点,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终端的规模决定了媒体的受众规模以及其竞争优势。媒介融合带来的终端产业链的延伸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媒介融合形成的报业集团化大大增加了集团内部所拥有的媒体量以及媒体类型,媒体的数量和类型越多无疑涵盖的受众也会越多;其二是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趋势,在数字技术支撑下的融合媒体有了规模化、差异化内容生产的可能,从而能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越是能满足受众需求的媒体自然越受受众欢迎。终端的拓展为报业带来的是最为宝贵的受众资源。

(三)媒介融合是满足“个性化”受众的不二之选

首先,媒介融合迎合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受众媒介需求。如前所述,受众的不断细分化、碎片化,使得他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更显个性化。如今的受众已不再满足于信息同质化的大众传播,而更倾向于适合小众口味的内容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由此可见,一贯以内容见长的报纸,其单一的表现形式,单一的信息传播渠道,已无法满足越来越细分化、需求多样化的受众。而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为报纸媒体适应“个性化”受众带来了机会。数字化技术使得各种媒体产品有了标准端口,从而可以相互嵌入、多元组合,市场中的产品将出现更为多样化的版本和更为丰富的内容,如此,媒体可以根据不同受众对信息、形式和渠道的偏好制成不同类型的产品供他们个性化的选择。

其次,媒介融合满足了受众传播地位变化的要求。传统媒体的种种局限,大大制约了受众信息传播者角色的发挥,而媒介融合为受众地位的改变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的交互式传播优势,恰到好处地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也正好满足了受众日趋强烈的信息传播者或者内容提供者角色的扮演。另外,媒介融合也大大增强了受众的主动性。内容的多样化,渠道的多元化,观看时空的可控性等等的媒介融合后产生的新特性都使的受众可以更加自由和主动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

(四)媒介融合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上策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补偿理论”指出,任何新媒介的产生都可以看作是对此前旧媒介缺陷的一种“补偿”,人在媒介演化过程中进行着理性选择: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6]基于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种种局限,以各种传统媒体所无法具有的优势赢得了受众的万般宠爱,而传统媒体自然备受冷落。但是数字技术创造了众多新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创造了与新媒体融合的可能性。通过媒介融合,传统媒体既可以进军新的领域,也可以探索和发展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受众的选择和需求。如此,传统媒体一方面可以突破传统行业发展极限的约束,减少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新资源的获得,在融合后的新领域获得一席之地。这也许正是如今全球传媒集团井喷式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毫无疑问,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深受新媒体的影响,受众资源、广告资源被新媒体分流,内容资源失去了它原有的优势,加之受众主体地位的不断强化,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加强,报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而,报业的改革势在必行。数字技术给报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其涅重生创造了机遇。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生共荣;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延伸了传统媒体的产业价值链;也达到了传播致效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满足“个性化”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媒介融合是数字化时代报纸媒体,亦是各大传统媒体涅的关键之道。

参考文献:

[1]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周笑.重构中的媒介价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8.

[3] 刘婧一.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 崔保国.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J].当代传播,1999(6).

[5] 罗建华.新媒体催生“新报业”――南方传媒研究(第4辑)[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析新媒体舆论对抗的主要特征 下一篇:图形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分久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