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3 04:55:04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演示和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实验课题中的实验目的

素质教育具有自主性、全体性、全面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等特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任何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故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部分学校对实验没有足够重视,这样势必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大物理实验的力度,尤其是增加学生实验的时间和次数,把学生实验作为创造物理学情境、探索物理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和科学之路。鉴于此,我校确立了“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素养和能力”的教改课题。实验的主旨是探索一条“在现行教材编制体系基础上,创造条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真正突出物理学科特点”的道路。

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装置,认真观察实验仪器的初始状态,了解各部分仪器、仪表的作用与功能,使学生对观察的目的,对实验仪器装置有一个整体认识。最后,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演示实验一般要重复做两至三次,以便于学生反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结论,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思考,逐步形成理论。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得到培养,对理论知识建立的过程就会有较清楚的认识。在演示实验的观察训练中可以逐步减少教师的指导,从实验前做详细的指导观察逐步变为有重点地指导观察。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后,可运用“无声演示”的方法,即教师在演示前和演示过程中都不讲解指导,而只操作给学生观察。演示结束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描述出来,可以先让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请其他学生补充,直至达到目的为止。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看完教师的无声演示后,写下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这也是考查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即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在实验中培养探究能力

许多初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很多人“为了学习而学习”。因此,学生学习中显得十分被动,缺乏学习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对物理现象及规律探究的热情,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物理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帮助,很多物理实验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居多,相对而言探究性实验比例偏低。探究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从而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自主实验的机会,特别是增加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也是实验中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实验的结构程序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完成实验报告,从实验的结构程序中可看出,新教材实验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过分强调结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既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杜绝教师包办代替,又不可让这种探索式实验放任自流。

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在分组实验时教师往往是先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学生照葫芦画瓢做一遍,因此造成一种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当观众、做配角的不良印象。所以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自己操作,真正成为实验的实施者。只要达到实验目的,就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有设计思路上的错误,也不随意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在中学教学中的实验多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通过各种感觉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打好基础,以便学生很好地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和理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物理实验的运用。

五、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素养

严谨的态度需要从小培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态度时应注意:第一,实验是人们进一步认识改造世界的手段,人们用已有的规律性认识指导开展实验,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第二,实验要根据一定的操作规程实行,操作顺序有相应要求,否则无法得到实验结果。这里需注意的是,规范操作指的是不可随意操作,并不表示限制学生创新,只是规范操作是进一步创新的前提;第三,实验结果要尊重客观事实,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物质质量测量时,不同的学生在进行测量时会产生误差,这不一定是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应要求他们如实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不可主观臆造,并协助分析失误的原因。

六、通过实验教学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明来源于对问题的思考,问题能够让一个人的心灵触角延伸到广阔的未知空间,进而做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巧妙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启发和解答,并对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

上一篇: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下一篇:浅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