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展现魅力

时间:2022-07-03 04:46:56

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因为散文采用优美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此,笔者对初中散文教学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试图寻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语文特有的魅力的教学方法。

一、幽默充满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幽默是让人们在笑声过后又能在其中悟出相应的道理来。幽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一面可以是笑声飞扬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另一边可以教会初中生一些简单的道理,培养学生们处理事情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幽默,关键在于幽默故事的合理性,是否与这堂语文课有关联,能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如在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首先可以讲解一个有关鲁迅先生的幽默故事。在鲁迅教书的时候,他曾经到学校旁边的一个理发店去剪头。因为鲁迅先生刚来这个学校不久,理发师不认识鲁迅,所以就通过外貌来判断这位顾客,理发师看到他的穿着比较寒酸,所以在理发时不是那么认真。鲁迅也没有生气,只是在付钱的时候多给理发师一些钱。理发师顿时满脸微笑,笑脸相送。又过了一段时间,鲁迅又来到了这里理发。理发师认出了他,立马笑脸相迎,非常热情周到地给鲁迅设计了发型,剪完头之后,鲁迅先生按照正常的价格付了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理发师大感疑惑,问道:“先生,您上回给那么多,这次怎么给这么少?”鲁迅笑笑说:“您上回马马虎虎地设计,我就马马虎虎地付钱,这次你专心地设计头型,我自然要仔细地付钱。”理发师听完之后满脸通红,羞愧无比。通过这个幽默故事,让学生学习到做人要本分的道理,同时对课堂教学要讲的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这堂课的教学无疑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就是幽默运用的合理性。

二、创设课堂意境。展现语文魅力

教师可以对所学习的课文营造出一种意境,让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语言描述,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构建出生动形象的画面。通过在意境中形成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更能提高语文教学的直观性。比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教师就可以对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情感进行简单的讲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同学们在教师描绘的意境中,感受到诗歌舒缓的节奏、轻柔的动作,以及缠绵的情意和淡淡的哀愁,西天的云彩让之前所有的意境增添了炫丽的色彩。从而在学生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一个妙不可言的意境,感受到作者对康桥的爱恋和之前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现在的自己无可奈何的淡淡离愁。“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让学生想象这一副温馨的画面。通过柳的运用来体现诗人的不忍离别,对康桥的喜爱。通过意境的构建让课文成为学生眼中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感同身受,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对整篇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就像是看电影一般,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课文美丽的画面和作者的情感,展现出语文特有的魅力。

三、实施合作学习。创造高效课堂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科学的合作学习中,才能到达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设定时一定要多多探索,选择一些比较科学的、能切中要害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们一定要注意选择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对于问题的难度要把握好,问题太简单体现不出学生思考探索的价值。问题的难度太大会导致学生因回答不上而丧失对课堂教学的兴趣,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立足于课文本身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能对于课本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主题也能产生自己的思考,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展开产生一定的帮助,让学生的分组互动学习的效果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爬山虎的脚》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课文向学生提出“爬山虎都有哪些特点?”“爬山虎的叶子能做到叶尖都朝下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这样,学生阅读文章就会更加的仔细,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保证问题对于文章的全面覆盖,从而达到让学生仔细阅读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再向学生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诸如“老舍先生在写文章的时候有哪些比较特别的描述方式?”这样的问题结合了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吸取小组成员的思想,做到集思V益。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通过运用幽默的语言,创设相应的散文学习意境,合理地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们展现语文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上一篇:例谈诵读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语文教学与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