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知青生活一个人的广播站

时间:2022-07-03 04:40:49

我们的知青生活一个人的广播站

■讲述人:敬一丹,55岁

知青足迹:黑龙河镇

这是敬一丹最爱的一张照片。她和姐姐两人身后是知青们刚刚修好的水库。尽管当时还不是知青。但敬一丹已经被眼前火热的景象彻底征服。

敬一丹是家里第二个知青。姐姐在1968年初中毕业后成为了黑龙江兵团的一员,这对敬一丹影响很大。随后她的两个假期都是在姐姐所在的兵团度过的。“我爱上了兵团生活,太有意思了,很艰苦但是很火热,充满青春气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里完全不同,让我见识了很多。”一封家书救了急

怀着对知青生活的憧憬,敬一丹在1972年终于加入了知青大军。“那时,很多人对上山下乡的态度是我得去,而我是我要去。因为我太喜欢那样的氛围了。”但是因为1972年兵团已经饱和,敬一丹被分配到了一个零散的知青点——青河,这让她非常遗憾。因为这个地方远远没有姐姐那边红火热闹,每天只能和几个知青一起修路铲土,非常寂寞孤独。这时,父亲的一封家书让失落中的敬一丹重新找到方向。“爸爸在信里说:当知青所谓锻炼并不仅仅是指艰苦生活的锻炼,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锻炼,就是你独立地处理问题,去适应社会。你现在在修路,保尔也修过路。这是我爸在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边的保尔来激励我。”敬一丹看过很多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熟知里面的每一个情节。爸爸短短几行字,让迷茫中的她瞬间找到了方向。

书成了最佳“营养品”

敬一丹下乡的地方叫青河,是忪花江边的一个镇。平时消息闭塞,唯一的新闻来源就是迟到十多天的报纸。“每当报纸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自己的炕上点着小油灯看报纸。第二天早晨一看,鼻孔全都是黑的,被灯油熏的,但心里还挺幸福的。知青太缺少可读的东西了。后来我们林场有一个老高三的学生,他手里有本《唐诗一百首》,他高兴的时候会给我念一首。”

敬一丹如此喜欢看书源于她成为知青之前曾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的书库里做过义务劳动。那时,她看到很多不公开的书。用她的话说,“好像在茫茫海洋中找到了坐标”。来到青河后,身边一下子一本书都没有了,让敬一丹无比难受,她将这段时间形容为“精神上的空虚期”。这样,她只能找更多的事情让生活丰富起来。

小广播站里展身手

林场新建了一个广播站,因为数一丹经常给大家读报纸,领导决定让她来试试。每天早晨,敬一丹都要摸着黑走到广播站,打开口日机开始播放《东方红》。当时林场的家家户户都没有闹钟,大家每天都听着喇叭传出的音乐才开始一天生活。敬一丹一个人承包了采访、编辑、播音全部工作。每天,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摘要,到省里的新闻摘要,再到林场新闻,敬一丹的声音成为了大家影熟悉的声音。“有一次我播了一段护林防火的公告。在山上干活的知青回来就问我:‘广播里是你播的还是省电台播的?’我的声音像省台的吗?从此我就真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小广播站红火起来,直到全林区的广播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局里的广播站负责人说要调我到局里去工作。我特别不愿意。这是我一个人的广播站,太让我喜欢了。”

上一篇:“刘三姐”黄婉秋的姐弟恋 下一篇:求职社交的五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