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凉山州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

时间:2022-07-03 12:52:46

浅析凉山州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

【摘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因其特殊的历史进程,现今仍保留着大量原始古朴的民俗文化资源。其服饰饮食、婚丧嫁娶、节庆娱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都各具特色,通过对凉山州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与之对应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自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走上了轨道,第三产业的出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收入与生活质量,因此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已不局限于物质,对精神层次的需求渐长。中国的旅游业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并逐渐跨入旅游强国之列。但随着我国区域旅游目的地的不断发展,客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怎样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了旅游开发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民俗文化是人们在历史生活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在众多旅游资源中独树一帜。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因其特殊的历史进程保留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凉山州的旅游发展逐渐强大,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也逐渐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如何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来促进旅游开发是关键。本文通过凉山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文化概况

凉山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因其直接从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进程,大量的民俗文化被更完整的保留下来。生产和生活习俗,娱乐竞技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礼仪礼节习俗,民间文化艺术等民俗文化也成为了凉山州独特的旅游资源。

1.生产生活习俗:建筑方面:瓦板房,木楞子房;饮食方面:彝族系列,摩梭人系列,苏里玛、咣当酒其它特色餐饮系列;婚俗方面:彝族姑舅优先婚、转房制,不落夫家,“换裙”仪式,“喜背新娘”,“同床共枕过七关”,“抢婚”,“走婚”。

2.娱乐竞技习俗:彝族民间形成了斗羊、斗鸡、荡秋千、射箭、射弩、摔跤,跳高、跳远、攀木杈、倒立、双棍对打、打拳、拔河、甩石头等风格独特的各种竞技项目。传统的射箭比赛从站法,身法,勾弦,持箭,搭箭,拉弓,靠位都沿袭了传统的彝族射箭方式,还有独具特色的“磨秋”。

3.岁时节令习俗:每逢的农历6月24日彝族“火把节”时。彝族拥有自己的十月历,因此也有属于自己的新年,彝族年在秋收后的农历十月,按传统择吉日进行,时间不统一。于邛海边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开海节”也独具特色;“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每年七月二十五都会举行“转山节”来祭拜他们心目中最神圣的格木女神峰。除此之外,凉山州还有很多节日,如川兴蜜桃节、安哈民俗节、会理石榴节、盐源苹果节,月华油桃节,樟木樱桃节,兴胜草莓节等。

4.礼仪礼节习俗: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洲彝族的礼仪礼节当然最具代表性。不管是长辈与晚辈之间,客人与主人之间或者是家里,公共场合等彝族人都有自己的礼仪礼节。晚辈与长辈见面时,要主动报上自己及上辈人的姓名,且记背家谱,不管是在坐次上,用餐上还是说话介绍时都应让长辈优先。拜访长辈,得提上两斤酒。主客在就餐之前饮酒庆贺也有很多特殊礼仪礼节。

5.民间文艺术习俗:凉山州的民间文艺包括了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两大类。其中民间艺术包括了民间歌曲,如:耶,尔,合,昌,佐等;民间舞蹈,如:达体舞,火把舞,阿古舞堵格舞、苏尼舞、扯格舞、俄哈约庄舞、莫杀尼日舞等;民间器乐,如:口弦,月琴,二胡、皮鼓、木叶、二弦、唢呐、马布等;民间手工艺术品,如漆器,岩画等。民间文学包括了神话,传说,博帕,克哲诗,尔比尔吉,生活,童话,寓言,机智人物故事等。

二、凉山州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凉山州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积极的旅游开发在四川省旅游发展城市中位于前列,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凉山州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逐渐被得到重视及开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扩大了凉山州的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

(一)节庆旅游现状

以凉山州“火把节”为主打的节庆活动来开展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在“火把节”等各种节庆期间,凉山州会举行点火仪式,篝火晚会,游园,斗牛斗羊等民俗活动。

(二)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大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使民俗文化商业化,凉山州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旅游商品,如彝族漆器,彝族服饰,挂画,苦荞茶等。

(三)对外宣传现状

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方式宣传凉山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凉山州在中央台、四川台等媒体上投放了广告并在本土电视台制作民俗文化专题报道,以此方式向国内外的游客介绍凉山州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四)政府开发现状

州委政府与民众对民俗文化逐渐重视,团结一致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规划,推出了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的方法,如安哈镇是彝族风情小镇,樟木主打樱桃节,会理主打石榴节等,在政府规划时民众积极配合民俗文化的开发,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的非常顺利。

(五)传授民俗文化

以更真实,更亲切的方式向大众宣传民俗文化。如教授群众跳“达体舞”“甲搓舞”等,让民众身着民族服饰,品尝特色饮食,教群众唱民族歌曲,请彝族演唱组合表演等。

三、凉山州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分析

经过凉山州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凉山州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提高了人均收入,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然而由于缺少专业的设计理念与规划方案以及人才与资金的不足,导致民俗文化在开发中出现了下列问题:

(一)过度商业化,忽视文化内涵

当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席卷凉山后,彝族民俗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但它该如何被消费?全球化意义的旅游提供了明晰的解释。旅游本是从原初的旅行开始,当旅行变成人类的一种消费行为—旅游的时候,民俗文化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一种商品、消费品。凉山州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时将民俗文化与商业运作结合起来,打造成民俗文化表演,推出大量民俗文化旅游商品,让游客观看斗牛斗羊,到彝族餐厅品尝特色饮食,殊不知在这种商业运作下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忽视了最重要的民俗文化内涵。很多游客在民俗游后仍然不明白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为什么会形成,他们代表的意义是什么,比如游客观看斗牛斗羊比赛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竞技的习俗以及比赛规则,彝族射箭的区别,漆器的传统工艺,彝族为什么爱火等等。这些这真正的民俗文化内涵在现今的商业化的旅游开发中被逐渐淹没掉了。

(二)民俗文化的传承传播的变异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就会逐渐湮灭。凉山州是个多民族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与传播。然而在旅游开发中,很多民俗文化已经失去了最真实的面孔,很多游客接触到的民俗文化并不是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甚至一些民俗文化表演仅仅是一种商业表演。在这样的过程中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产生了变异,失去了最真实的色彩。

(三)开发不全面,缺乏新意

民俗文化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涉及到各个方面,而凉山州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只着重开发了少部分项目,开发面狭窄,而形式上单一的模仿其他地区,如歌舞表演等,形式上缺乏新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四)游客缺乏参与性

很多游客去旅游是都想亲身参与到旅游中,而不是一味的观看。凉山州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缺少了对游客体验旅游的开发,没有让游客更多的参与到真正的民俗文化体验中,如制作手工艺,弹奏乐器的,学习歌舞都是游客想亲身体验的而没有机会体验。

(五)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足

随着雅西高速的开通,西昌对外的交通更加便利,然而很多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都位于偏远的民俗村寨,交通极其不便;这对民俗文化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瓶颈。每年火把节,酒店房源不足,很多游客甚至要住到学校,因此配套设施的不足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凉山州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

针对上述凉山州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现提出一些开发策略:

(一)注重传承与保护

很多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为物质文化更重要的是保护与传承。凉山州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应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建立保护理念,提高人民与游客的保护意识,制定相关法规制度切实保护民俗文化。与此同时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可以举办关于民俗文化的专业讲座向人们宣讲最真是的民俗文化,培养传承民俗文化的专业人才,如毕魔等等,通过各种方式让民俗文化以其最真是的面孔传承下去。

(二)开发体验式旅游

打破常规的旅游模式,让游客参与其中。如制作模型,用模型的形式让游客模拟建设木楞子房等建筑;在制作特色美食的过程中,让游客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从选材到加工到烹饪的整个过程都参与其中,婚俗方面,可以借鉴“观光性参与模式”,让游客主动转换为主题,深入到当地人家,作为当地的一分子去体验民俗。也可以让游客以一定的价钱认领牛,羊,鸡等,动物由游客取名,让游客与动物的主人建立朋友关系,斗牛斗羊比赛完成后游客仍可以随时回来喂养牛羊。这样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归属感,同事有利于增加“回头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更真切的让游客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

(三)挖掘文化内涵

凉山州在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中之停留在表面,应该把民俗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展现在游客面前,而不是只能体验到民俗文化的表面。如彝族的礼仪礼节,漆器,歌舞,婚俗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应加强这方面的宣讲,可以将这些文化内资料存储于电脑中,游客可以在电脑中自行选择民俗文化的内容,这样用几分钟游客就可以了解大致情况。资料中还可以配上图片,增强生动性。也可以将民间传说改编成动画片,画册,将民间歌舞刻录成光碟让游客将画册光碟等旅游产品带回家观看,更有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播。

(四)完善交通与配套设施

凉山州应争取铁路与民航的更多支持,力争在节庆期间增开旅游专列,奋力开辟西昌只国内主要大城市的航线,加强凉山州与外界的联系。随着也要尽快完善较偏远地区民俗旅游景点的公交路线。大力发展包括通信、邮电、计算机网络在内的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能够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的餐饮、酒店、宾馆、饭店及农家乐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度假型的酒店,以满足节庆期间众多游客的正常接待。

(五)形成系统,注重创新开发

对凉山州民俗文化种的生活生产,娱乐节庆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民俗文化进行开发。同时要想要在众多的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还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特色开发出只属于凉山州的旅游开发形式,结合当地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如可以联合当地旅行社开发专门的婚俗旅游项目等,打造特色精品旅游项目。

五、结语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一个民俗文化非常丰富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地方,怎样更好的利用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一直以来都是凉山州开发者所探索的问题。总体来说,凉山州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在过去几年得到重视并迅速开发,但出现了上述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凉山州应首先充分了解民俗文化内涵,同时整合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其次组织专业的人才进行专业系统的规划,再次以政府的全力支持为基础,以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为依托,加强媒体宣传,根据凉山州本地的具体情况,同时参考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开发模式,制定合适的开发策略。但在进行以上工作的同时,应注意找到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要一味重复模仿,找到一条适合凉山州民俗文化旅游的独一无二的开发之路。

参考文献:

[1]凉山州统计局.凉山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Z].2007

[2]邓永进等.民俗风情旅游[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3):371

[3]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235-236

[4]张方玉,杨显川.彝族的建筑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5):1-5

[5]周云富.凉山彝族传统婚俗及改革趋势研究[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26

[6]杨明旭,李玮,刘海国.大凉山彝族摔跤活动探源与发展研究[J].大舞台2010,(7):15-20

[7]李阳,白旭.彝族民俗文化的景观再现[J].小城镇建设,2009,(6):5-7

[8]吴桃,吉木哈学.试谈民俗节日文化与社会价值——以彝族年文化遗产为个案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4-8

[9] 潘文超.凉山彝族酒文化概论[J].凉山大学学报,2001,(2):1-5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体验经济视野下的凉山彝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为:11SB081。

上一篇:应用Exchange部署企业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ASP.NET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