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扭曲下的货币政策差异效应

时间:2022-07-02 10:40:11

城乡二元结构扭曲下的货币政策差异效应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光远,山东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12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第二作者:王义文,黑龙江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12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运用协整检验,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扭曲下的货币政策差异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结果表明,从对目标的影响时期来看,无论是货币渠道还是信贷渠道,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政策发挥最大效果的时期均具有时滞性。从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角度来看,M1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持久性,而贷款的影响则较不稳定。

关键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传导渠道;货币政策;VAR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979~201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高达9.9%。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却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的扭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显著的因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国家资金、政策重点是向城市倾斜,从而致使农村经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如图1所示,1979年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在不断增长,但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逐渐拉开,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城市经济规模与农村经济规模的差距,使得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状况来进行制定的。但是,国家政策和资金长期侧重于城市,则会使得农村经济状况遭到忽略,不断被边缘化,进一步加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促进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协调。

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之间会形成不同的经济环境,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因此,面对城乡差异,当中央银行实施的统一的货币政策时,对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往往会产生差异效应。这种政策差异效应的存在,增大了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协调城乡之间经济的增长,甚至会影响货币政策实现最终目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12国家统计局编

二、变量和数据

(一)变量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扭曲下的货币政策中所存在的差异效应问题,选择的数据区间为1979年—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了熨平数据的长期趋势,均取其自然对数。

1.中介变量选取

本文参照以学者往的研究,选取货币供应量M1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CR分别作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变量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的变量。

2.最终目标变量指标

本文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度现金收入CI,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UI作为检验货币政策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传导有效性的变量。

(二)数据来源

本文原始数据货币供应量M1、金融机构信贷余额CR、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度收入CI、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UI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三、估计过程和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非平稳时间序列计量检验可能产生的伪回归,首先需要对LNM1、金融机构信贷余额LNCR、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度现金收入LNCI、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LNUI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各序列的平稳性。本文使用ADF检验,即进行如下的回归分析:

(二)协整检验:

本文分别对M1、金融机构信贷余额CR、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度现金收入CI序列以及M1、金融机构信贷余额CR、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UI序列这两组变量的对数值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可见,无论是变量LNM1、LNCR、LNCI还是变量LNM1、LNCR、LNUI之间均存在1个协整关系。这就意味着以上的非平稳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四)脉冲响应分析:

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了城乡二元经济条件下,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成为货币政策途径。为了进一步分析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城乡之间通过不同渠道传导的差异效应,本文采取了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进行检验。其中,VAR模型的优点在于模型中各变量的内生性和外生性不需要做出假定。

1.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率对M1增长率的脉冲响应曲线

在由GM1、GCR、GUI(GCI)构成的VAR系统中,滞后期选择为10期。给M1增长率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得到了关于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率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1和图2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分别表示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增长率。实线表示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增长率对货币政策变量M1增长率冲击所产生的脉冲响应函数。

在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的不同会对城乡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给定M1增长率施加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城乡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均发生变化。但是,城市在初期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较农村而言更为敏感,并在第二期货币政策的效果达到正向最大值,大小为 0.0297,在第4期之后逐步趋于平稳。相比之下,农村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在最初的时候不及城市,但是在第2期即达到正向响应的最大值并且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超过城市,随后农村响应值的大小也不断下降,并在第5期之后趋于平稳。这说明M1的扩张政策对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上升具有一定作用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在经济衰退期,刺激国民收入的增加,扭转经济局面,但是农村较城市而言,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略为迟缓。

2.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率对CR增长率的脉冲响应曲线

类似于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率对M1增长率的脉冲响应曲线,笔者选择时间滞后期为8期,分别对CR增长率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得出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率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4和图5中,横轴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则分别表示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实线表示农村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率对贷款余额增长率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4中,贷款冲击在初期对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产生负向的显著影响,第一季度即达到最大负响应值 -0.0814,然后逐渐上升并产生正向相应,在第三季度达到最大正响应值 0.0037,影响再逐渐减小,然后趋于平稳。图5中,贷款冲击则对城市人均收入增长率产生比较持续的响应,最初即为最大正响应值0.0109,然后有所减弱并趋于稳定。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扭曲下,信贷冲击会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产生差异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在经济收缩阶段,贷款信用的扩张在短期内会提高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降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在中长期,信贷冲击的负向影响逐渐显现出来,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略有降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信贷的扩张,导致了投资的膨胀,从而使得短期内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由于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在中长期,初期大量重复投资的后果显现出来,投资显著萎缩,收入降低。

四、结论

通过构造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9~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货币政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了货币政策的不同传导渠道在传导过程中的城乡差异效应,得出以下结论: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扭曲下,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无论是货币渠道还是信贷渠道,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政策发挥最大效果的时期均具有时滞性。从短期来看,城市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相对较为强烈,有着十分显著地增长,而农村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则相对迟缓一些;从长期来看,农村面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时间略长于城市。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一定要注意宏观经济的变化,以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使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2.从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的影响效果来看,M1的效果较贷款的而言更为显著和持久。这表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相对来说,货币渠道与贷款渠道相比,货币渠道在城乡经济的传导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在1998年取消了贷款规模限制以后,信贷渠道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到的重要性将渐渐削弱。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货币渠道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是货币政策效应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城乡之间在金融规模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必然会相应的产生差异效应。所以,经济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同。

总之,对于我国而言,货币政策的差异效应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所以,对于中央银行而言,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由于城乡城乡之间经济和金融水平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城乡经济的分化。因此,中央银行应当考虑区域之间的差异,避免激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矛盾,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城乡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促使城乡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CUEB20121106。

参考文献

[1]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9)

[2]蒋益民、陈璋.SVAR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1978~2006[J],金融研究,2009,(4)

[3]李虹檠、黄鹏.中国货币政策效力城乡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8)

[4]孙丹凤、Bienvenido S.Cortes、秦大忠.中国货币升级效果的实证分析:1980-2004[J],金融研究2007(12)

[5]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

[6]Aksoy, Yunus, De Grauwe, Paul and Dewachter, Hans:Do Asymmetries Matter for European Monetary Policy?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2,(46)

[7]Dedda,Lippi.”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evidence from the industries of five OECD countrie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5,( 49)

上一篇:基于现金流量角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问题... 下一篇:网络营销模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