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02 10:17:00

勐海县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对勐海县水稻机械插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加快机插秧推广步伐的对策措施,解决水稻栽插的“瓶颈”。水稻机插秧的推广普及对勐海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对策

一、自然地理概况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西部,地处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年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降雨量1341毫米,最高海拔2429米,最低海拔535米,属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坝区面积占6.55%,有水田25.9万亩,旱地35.8万亩,拥有万亩水田以上的坝子有:勐遮镇、勐海镇、勐混镇、勐阿镇,一年四季适宜水稻生长,盛产滇陇201、滇屯502等优质米,素有“滇南粮仓”之美誉。

二、机插秧发展现状

勐海县自2003年开始引进示范水稻机插秧这一新型农机农艺技术来,通过农业农机技术部门的试验、示范与以点带面的方式,插秧机逐步被农民群众接受认可,水稻机插秧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至今全县累计推广机插秧2万余亩,节约水稻栽插资金100余万元,提高粮食产量60万公斤。

1、水稻插秧机数量和机型不断丰富

插秧机的品牌从原来的东洋PF455S、久保田SPW-48C,增加至现在的久保田SPU-68C型、碧浪BILANG、常发2ZS-4等几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水稻插秧机69台,分布在9个乡镇。其中,高速插秧机4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65台。

2、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完善,服务队伍逐步壮大

随着国家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的加大,农业农机推广部门的经费得到保障,人才队伍得以充实,农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三农”能力也不断提升。目前,全县除财政全额拨款的县、乡农机推广部门外,还有民营性的农机公司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有民营(个体)农机公司11家,各种农机专业合作组织5家,从业人员达300余人。

3、技术逐渐成熟,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开始引进示范时秧盘育秧的技术不成熟,农民操作不当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了试验示范效果不明显,农民群众不接受。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农机购机补贴金额的提高,适合山坝区的机型配套,农业农机部门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勐海山坝区发展的水稻插秧机集成技术。从2003年全县试验示范的50亩推广增至2012年的6961亩,增幅达139.2%,乡镇也从坝区的勐遮镇、勐海镇辐射带动至全县的7个乡镇。

4、农业机械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勐海县近几年的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迅猛,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中的耕作机具与运输机具。耕作机具包括大、中、小型耕整机与大、中、小型联合收割机等。目前全县有各种耕整机3万余台,各种联合收割机84台,这为勐海进一步实现水稻栽插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全县坝区乡镇的农田机耕率已达100%,机收率已达80%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勐海县农业基础设施包括水利设施近几年得到了较大改善,特别是坝区乡镇。但是山区与半山区乡镇的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随着近几年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勐海连续干旱,全县原有的中型、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和一些蓄水坝塘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另山区与半山区乡镇的耕作田块不标准,不利于农业机械的操作。

2、农民对水稻栽插实现机械化的认知度不高

勐海县在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上还存在不少误区与盲区,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是对机插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由于历史上推广机插秧技术多次失败,许多人对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对机插秧技术能否稳产高产心存疑惑,信心不足;三是重视程度不够,对机插秧的推广应用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推广力度不大,效果不佳;四是重视了坝区的示范推广而忽视了半山区与山区的示范推广。

3、农机队伍建设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勐海县农机推广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非专业工作人员占1/3以上;二是对新型农机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三是水稻机械化栽插的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与技术娴熟的机手较少,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水稻栽插时的需求。另拥有插秧机的农户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服务范围和领域较窄。

4、其他方面的问题

一是机械化插秧技术关键和难点是育秧,育秧技术农艺较为复杂,农民不易掌握;二是水稻品种多,种植要求差异大;三是步进式插秧机行距不能调节,30厘米的行距对有些品种和土壤肥力偏差的田块来说太宽,影响水稻产量。

四、对策及措施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的投入

随着国家近几年正在投入的土地整治、兴滇睦边、台地平整和爱心水窖等一批项目的实施,抓紧完善田间生产道路、耕作田块及排灌沟渠。全县现有的中型、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和蓄水坝塘搞好除险加固与扩建,争取勐满水库、勐遮的曼桂水库早日动工,增加日常蓄水量,确保春耕时生产生活用水。

2、加大对水稻插秧机的宣传力度,争取政府政策扶持

在近两年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政府和职能部门应站在全县粮食生产安全的高度加大机插秧技术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机插秧技术优势,加大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机插秧的认知程度。把机插秧技术列入经常性农业推广项目,财政每年专门安排部分资金给予农民机插秧种植补贴。另外要不断扩大试验示范的点与面,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机插秧技术。

3、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机专业人员素质

采取举办机插秧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和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来提高农机专业人员素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对机具性能的了解,提高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对水稻品种特性的了解,对秧盘育秧,大田管理与水稻病虫害等技术农艺的掌握;培养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方式技巧,更好的开展工作。

4、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要加强农机与农业技术部门合作,成立由农业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机插秧技术指导小组或办公室,共同来指导推广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应用。在插秧时,根据水稻的特性调节好插秧机插秧的适宜株距、秧苗的喂入量和栽插深度,保证单位面积内秧苗的栽插苗数。秧插好后,要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民抓好田间管理,特别要注意分蘖期高峰苗的控制,避免造成无效分蘖过多、穗小,做到农机与农艺充分结合,达到稳产高产的最佳效果。

5、扶持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走“工厂化”育秧

为转变勐海农民单家独户的传统育秧方式,解决农民秧盘育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减轻农民育秧的劳动强度,保证育秧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全县水稻机插秧推广步伐。目前,分散的小农经济式的育秧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根据今后水稻生产发展的需要,走河南信阳市或浙江绍兴市水稻“工厂化”育秧模式势在必行。另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要积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成立跨区农机专业服务队,逐步走向水稻的“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代机收”的服务模式,最终使勐海的水稻生产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力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水稻的全程机械化。

上一篇:闽西烟区散叶收购模式下专业化分级管理机制初... 下一篇: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