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时间:2022-07-02 08:39:37

电教媒体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摘要】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引导学生轻而易举的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产生立体感觉,唤起丰富的表象,从而在美的领域里,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会美,什么是艺术美,开阔视野,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 电教媒体 提高素质 直观教学 捕捉特征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能力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极大的优化现代美术课堂教学。它不仅直观形象、绚丽多彩、悦耳动听,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还能创造想象的空间,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1开阔视野,提高素质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美术欣赏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引导学生轻而易举的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产生立体感觉,唤起丰富的表象,从而在美的领域里,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会美,什么艺术美,开阔视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比如,在学习《俯瞰山川》一课时,我准备了大量的电教素材,用飞机起飞时的情景视频,让学生欣赏体验飞机从地面飞上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用雪景视频,使学生进一步加强俯视的视觉感受; 用黄河弯道整体与局部的幻灯片让学生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及局部的细节变化;用江南小山和大西北群山的幻灯片让学生对比欣赏?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和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用自然地貌和梯田幻灯片使学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用影视作品《星球大战》来拓展延伸,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捕捉特征,突破教学重难点

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实物或对景写生,以便让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然而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却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另外学生还受其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的局限,对周围的事物常常缺乏足够的注意力,往往掌握不住那些需要进行描绘的事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变化,当然更不能去抓住那些带有本质性的东西。而电教媒体却能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欢人的乐曲,光色绚丽的画面,丰富的动感,把这些迅速、直观的再现于课堂,还能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但平时用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完整地表达的、稍纵即逝的、事物动态特征,利用电教手段的特长予以还原、显现、留住及强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调动几个感官去接受、学习,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从而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这就给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掌握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比如,要用水彩画的湿画法表现出雨中那雾朦朦、湿漉漉的景观等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经历过雨景,头脑中有一定的表象,但他们缺乏对雨、雾所致景物的朦胧之感的的表现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新奇的刺激更能引起人的注意。针对这一特点、难点,课前我绘制了一张风景幻灯片,画面轮廓清晰,色彩明快,当讲到雨、雾等产生的自然景观时,我拿出一个喷雾器,顺着幻灯片平行的方向按动喷雾器,喷出的雾状水珠似雾似雨从幻灯片前飘过,屏幕上顿时呈现出一幅朦胧美妙的雨中景色,这新奇的、别开生面的一幕顿时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学生。用这种新奇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去捕捉雨雾景观的特点,能在他们脑中留下“真实”立体的表象。后来孩子们谈到当时的感受,有的孩子说“景物笼罩着一层层湿气,各种景物轮廊起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形体柔和又富有变化――”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置身于雨景之中,周围的景物美丽、朦胧、似真似幻。”因为有了如此直观的观察方法,学生们在我的进一步引导下,很快地掌握了水彩湿画法表现雨、雾等景观的方法。

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学生一般都是依靠形象、声音、色彩和触觉来思考的。所以,直观教学对学生是必须的教学,不能建立在抽象的概念和词汇上,而应该建立在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之上。在《恐龙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试画恐龙模型,通过写生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恐龙的特点, 这时学生所画的恐龙是一种姿态的,那么不同姿态、不同种类的恐龙特征又是怎样的呢?这时,我播放了录像“恐龙世界”,通过放慢、定格、扩大、重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揣摩分析,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各种恐龙的动态和体态特征,领悟各种恐龙的变化与联系,形成清晰的动态视觉表象,接着我又进一步借助录像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巩固,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描绘恐龙的方法,画恐龙要把握其一般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到尾的脊椎成流线,后退较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号长有甲、剑等生长物,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恐龙世界。运用电教手段直观形象,能突出教学重点,易于突破难点,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

电教手段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增强电教手段的趣味性,把它作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上《平面构成》一课时,考虑到要上出新意,吸引学生,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趣味投影游戏。为了使学生了解“构成”的含义,我把双手放在实物投影仪上面,交叉、重叠、错叠后,屏幕上出观了大兔子、老鹰、大公鸡……等,然后我又从学生的文具盒里随意拿出一些尺子、铅笔、橡皮等文具,拼出了一朵花,一只小鸟,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啧啧赞叹声,都想亲手试一试,于是我让大家都用身边的小物件在桌子上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同学用几块形状、大小不同的橡皮构成了一个机器人,有的用三角尺和铅笔构成了一架坦克……屏幕上一会儿呈现出一辆汽车,一会儿又是一座房子,一会儿又成了植物、动物……抽象的、具象的应有尽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同学们通过实物的重新组合,轻而易举地了解了构成的含义。当讲到“平面构成”时,我又一次借助实物投影仪来讲述,我把方、圆、三角形等形状的硬纸板经过剪切分解再移位、构成,采用错叠、交叉、重叠等方法构成图案,这些过程在屏幕上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图案。好奇、兴趣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他们来劲了,创造欲望如同熊熊烈火又高又旺.不少同学完成了一幅作品还要再设计一幅,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创造性……

4与传统教学相融合,优化美术教学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电化教学以它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正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重视和运用,它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体系,促进了教学从形式到本质的变革。在当前电化教育与传统教育并存而传统教育占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从教育的目的要求出发,探索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的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以便更好的进行美术教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觉对表象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知觉材料越直接、越具体,学生调动的感官越多,知觉映象就越强烈、鲜明,表象就越深刻、稳定、清晰、持久,最能正确反映现实形象的表象就是实物表象,实物是最好的直观教具。实物演示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这是电教手段演示不能比拟、不能完全代替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比如能见度低等,实物演示常常影响知觉的效果和表象动态的活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把电化教学手段与实物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写生课“金鱼”教学中,我把实物与投影巧妙地结合起来,就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我将金鱼放在透明的玻璃虹内,置于实物投影仪上,调整焦距,金鱼在水中游戈的各种姿态便清晰地映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在大屏幕上清清楚楚地看到金鱼婀娜多姿的动态,倍感新奇,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为掌握金鱼画法准备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把电教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引进美术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使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增长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综合运用,能够使美术教学从形式到内容以及教学效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报

2中国音体美报

上一篇:引发小学生学习书法兴趣的机制 下一篇:关于开辟教师语言艺术空间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