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 打造高校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时间:2022-07-02 07:58:50

校企合作 打造高校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摘 要: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校实践类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其社会的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类专业 校企合作模式 实践教学

一、传统信息类实践教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传统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缺乏有综合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由于信息类是一门综合性,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拥有企业背景的教师并不多。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信息类教学的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浅,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上一些其他条件的制约,使其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信息类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却就业难,这充分说明现行的信息类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不适应。

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模式是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之一。产学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英文为“cooperative education”。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将“合作教育”解释为: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1.“企业配合”培养模式

企业配合培养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对人才进行培养。在合作中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并以师带徒等方式协助学校完成部分技能培养任务。

近年来,我校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教学之后,来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训,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运行状况,以便毕业后尽快适应环境,因此我校的部分专业仍然保留着这种模式。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企业不仅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同时还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确立了紧密型关系。在校企双方紧密型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学计划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所以学生在实习前初步具备了企业需要的能力,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实训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资源。同时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高效合作的积极性。

3.“订单式”合作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企业实训,形成了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新模式。

3.1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到培养目标、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的培养和考核任务及责任等,要做到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

3.2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动向,使人才培养结构基本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

三、校企“联姻”助推信息类实践教学

1.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在生产实践中帮助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学生在企业参加实训工作,不单是为了拿学分及完成实习课程,而是通过真实参与项目开发,为将来就业做好思想上及知识上的准备。这样既能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动手能力,也能使企业通过学生们在企业的表现,选定和储备人才,使这些优秀的毕业生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可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运行机制,在实践中积累实际经验,以便今后充当企业的骨干;同时还可避免学历越高、动手能力越差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态和好高骛远的思想,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了解专业新动态,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锻炼师资,使教师的专业得到实战的检验。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即所谓的“人才培养,师资是关键”。信息类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高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通过安排承担信息类课程的进企业实习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⑵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不断地奖励那些在实践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⑶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到校任教或兼职,与教师交流座谈,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校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3.调整教学方法。

信息类教学方法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将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实践、讨论式”教学。教师应将“知识的运用”始终视为教学的首要及终极目标,即我们常说的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务必要以“运用”为旗帜,以“实践”为手段,以理论知识为依托,不断练习,加以巩固,最终才能达到为培养出社会所需有用人才的目标。

4.校企优势互补,科研项目合作。

教师做科研需要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利用和企业接触的机会,多了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鼓励教师承担理论研究课题,使教师把握科技理论发展前沿,使教学内容不偏离理论发展的主流。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指出的是,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分如何分配的层面上,更应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环节中得到锻炼,巩固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尽早了解专业发展态势,完善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变,从而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余桂兰, 左敬龙. 分布式校企共建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2] 蒋 丹. 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1)

[3] 邵红艳, 郑春龙.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

作者简介:张香芽(1983-),女,湖南农业大学;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

上一篇: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导入环节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