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急性脑出血的诊治分析

时间:2022-07-02 04:57:17

社区医院急性脑出血的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院急性脑出血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确诊的42例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好转37例,占88.1%,自动出院2例,占4.8%,死亡3例,占7.1%。术后平均随访1.5年,ADL1级10例,ADL2级17例,ADL3级8例,ADL4级2例,ADL5级1例。结论: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对患者生存及预后十分重要。社区医院由于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对该病的诊治应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判,并加强鉴别诊断。

关键词:社区医院;急性脑出血;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27-01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指由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引起脑组织破坏导致的破裂出血,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社区医院的该病病例明显增加。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基层医院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提高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确诊的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42例,均为急性起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男28例,女14例;年龄38-72岁,平均(50.61±5.58)岁;体质量指数平均(24.06±2.35)。临床症状:血压偏高41例,意识障碍39例,偏瘫38例,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者27例。所有病例均为颈项强直。

1.2诊断标准[1]:①中年以上急躁起病,出现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并有高血压病史或动脉硬化病史,脑脊液压力升高呈均匀血性;②眼底检查发现动脉变细,周围出血或水肿;③有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头痛、眼偏向一侧、口角歪斜、偏瘫等,并排除颅外疾病引起的意识障碍;④经鉴别诊断排除其他脑血管病。

1.3治疗方法:(1)一般处理:患者均绝对卧床休息2-4周,减少搬运,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和空气流通,及床单的清洁和干燥,注意对卧床并发症如口疮、疮等的护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昏迷者放置导尿管,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于病后3-5d予以早期鼻饲管进食;(2)氧气吸入:昏迷者尤其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并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吸入气管,阻塞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3)控制血压:利血平0.5-1mg/次肌注,每日2次,或25%硫酸镁10ml肌注,直至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4)保护脑细胞:头部冰帽与颈动脉冰袋降温,同时应用冬眠合剂,降低脑细胞代谢,防止脑水肿例;(5)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隔8h一次,速尿20-40mg静推,每日2次,脑水肿严重者加用地塞米松10-30mg分2次静推,连续治疗1周;(6)止血:消化道出血者给予6-氨基己酸4-8g及止血敏4g静滴,每日1次,同时应用法莫替丁20mg口服,每日2次;(7)其他治疗:积极防治呼吸衰竭、肾衰竭、肺炎、尿路感染、器官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等,及纠正水电解质等全身支持疗法。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疗效评定: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划分为5级:①ADL1级为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②ADL2级为有独立生活能力,恢复部分社会生活能力;③ADL 3级为日常生活仍需要他人帮助,但可扶杖行走;④ADL4级为卧床不起,但保留意识;⑤ADL5级为植物生存状态。

2.2治疗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痊愈好转37例,占88.1%,自动出院2例,占4.8%,死亡3例,占7.1%。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5年),ADL1级10例(25.0%),ADL2级17例(42.5%),ADL3级8例(20.0%),ADL4级2例(50%),ADL5级1例(2.5%)。

3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早期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但部分社区医院由于经济、技术、设备等因素限制,缺少进行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脑血管造影等条件,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常不能作出明确诊断,耽误了患者最佳救治时间,影响抢救成功率[2]。对此,社区医院如何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和治疗成功率,是当前亟需思考的问题。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肥胖、原发性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合并存在,是急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缺乏CT、MRI及脑血管造影等条件情况下,应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全面衡量判断。同时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对于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急性偏瘫伴头痛,即使意识清楚,无呕吐症状,也应首先考虑急性脑出血;而对于虽有意识障碍、血压偏高等症状,但起病缓慢,应首先考虑脑血栓的可能。在本病的救治过程中,控制血压不宜过快过低,以免血压过早降引起脑梗死,一般使血压维持在脑出血前原有水平或稍偏高即可[3];甘露醇使用剂量不宜过大,以 8-10ml/min为宜,剂量控制在200g/d以内。此外,止血药物多应用于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而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丘脑出血因能凝结可不用。

综上,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对患者生存及预后十分重要。社区医由于院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对该病的诊治应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判,并加强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汪一峰. 社区医院急性脑出血的诊治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9(18):1672-1674

[2]韩文昌. 基层医院诊治急性脑出血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9): 1007-1009

[3]翟风英. 急性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2, 14(17):1007-1010

上一篇: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的最佳疗效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