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人文危机的解决途径的初步探索

时间:2022-07-02 03:48:49

对于大学人文危机的解决途径的初步探索

摘要:大学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健全人格、塑造精神、贯彻理想的圣地。但是,大学的人文价值不知从何时开始溃败,并且情况愈演愈烈,其危机在知识获得方面、价值取向方面、道德水准方面均有体现。面对人文缺失、人性迷失的现状,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建立健全适合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进行培养,都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人文措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人文的概述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人文是重视人的文化,人文是能“化成天下”的精神力量。这个精神的中心就是先进的思想。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进行文学的中心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今天我们谈的人文主义也同样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人文精神,就是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简单分为对幸福和尊严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人文素质,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声色业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它是人内心的道德修养,它影响着为人处世之道。关于人文素养,它是爱心、责任心、自信心、坚强意志和高雅意境的综合品质,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

二、大学人文危机简述

大学的人文价值不知从何时开始溃败,而且情况愈演愈烈,其危机在此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在知识获得方面,大学生在高中准备高考阶段就已经形成“考什么背什么”的现象,而顺利进入大学后,便顺理成章地把“没有学习只有考试”的思想带进来:图书馆是临时抱佛脚的地方,复印店是考前人最多的地方,考场是考验眼力和魄力的地方。在价值取向方面,大学生想在大学得到的是学分是证书是奖学金,认为大学的意义是工作是金钱是物质生活。在道德水准方面,校园里听到脏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课堂上学生泰然自若地吃着零食甚至米饭,只在检查时才整理脏乱的宿舍,考试作弊的公开的话题。本应是社会榜样的大学生变成了社会道德低下的简影。

三、大学人文危机出现的原因及相应解决措施

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近代以后,战火纷飞带来的不只是政治、经济的变化,屡屡遭受打击的传统文化早已千疮百孔。而有些读书人老喜欢拿祖宗出气,等政治运动,又使传统文化支离破碎。随着改革开放事业轰轰烈烈的开展,市场化思维慢慢的渗透到各个领域,金钱与地位似乎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不看其自身的素质与内涵修养,这种扭曲的也慢慢渗透到了学生群体,又一代传一代,人们对“取得高学历才会走向成功”深信不疑,人们便都竭尽所能去夺那一纸文凭,不再像过去的人那样“傻”了,不会有囊萤映雪,不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时的传统文化,恐怕已经土崩瓦解了。虽有“百孔”、即时“破碎”、纵然“瓦解”,它还是有“剩下”的,不说薪火相传,至少它是有火苗的。这便说明,传统文化在今天也有它普遍的意义。文化是连续的,每个阶段的文化都要以前一段文化作为前提和支撑,传统文化是不可抛的。对此,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整理,将其中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部分进行继承和发展,并把成果运用到大学教育体系中去。

其次,建立健全适合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系。我国先后模仿苏联和美国的大学体制,大一开始分专业,快速地把学生变成“木偶人才”,齐刷刷地摆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大学里只重视研究成果、重视文章发表的篇数。这些体制先是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接着使学生变得唯利是图、功利主义,结果是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我们应该确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为首要目标,在思想上认清大学真正的作用:以传播和创造的文化的形式,体现人的普遍价值、社会正义和美好理想,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的,不固守于某一个特定的职业取向,以培养人这一根本的教育目的出发,促使他们获得道德和心智上的完满状态。并且,提供人文精神形成的条件,如优化人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建立开展人文教育和培育人文精神的制度保障。另外,人文学科应该加强对非人文学科的穿透力。因为人文教育并不是孤立发展的,它受到包括科学教育在内的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应在全方位的基础上构建人文精神。

最后,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进行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在物质世界里,有太多的吸引,忽视了精神上的升华。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的过分呵护造成大学生很多不良习惯。再加上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选择分辨没有成熟的年纪,不懂得取其精华,反而造成精神上的萎靡。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道德教育是缓解甚至消除人文危机的重点。应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重要的是会做人,我们必须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使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危机感、使命感,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道德教育实施中,要落实和贯彻各项管理制度,使学生尽快地得到道德上的提升,在制度要求下才能逐渐养成习惯、成为自觉,才能真正地做思想品德高尚的大学生。再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范围里接受教育,要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美化校园,开展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风尚、人文精神的熏陶。并且,我们教师也要树立榜样作用,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高标准要求自我,为学生树立德才兼备的样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健全人格、塑造精神、贯彻理想的圣地。强调人文,是为了说明在大学里,在专业不同、来源地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的每个个体中,还有共同的东西,就是人类精神中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人的真正价值,人在思想层面的扩展和精神方向的深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还有常温常新的价值,它能帮助大学生们在精神上建立起健全的视野,以高远的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对话。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大学人文教育体现的是大学永不停息的精神诉求。大学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中心,引导大众在文明与野蛮、高尚与媚俗、进步与倒退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实,这才是大学的使命。

参考文献 :

[1]包丽萍,孟丽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发展问题探讨[T].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4).

[2]黄清玲.论大学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I].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

[3]黄紫华.美国大学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借鉴[I].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4]黄紫华.美国大学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借鉴[I].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5]余净植.论法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中国成人教育,2006,(5).

[6]甘阳.中国大学人文教育面临的七个问题. 当代文化研究网,2012.10

上一篇:探究珠江广州河段水质现状及广州市供水对策 下一篇:浅述音乐治疗对人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