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3-28 07:59:44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

摘 要:第二语言习得(SLA)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被确立为一门学科,它是指一个人在习得母语之后如何习得第二语言的系统研究。该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习得与学得、语言输入、情感因素等假设,以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使有限的外语课堂教学更富有成效。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 语言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30-01

1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于二语习得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诸多理论研究成果,而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就包括S.D.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 五大假说:习得-学得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这些理论对于揭示第二语言学习规律,提高语言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习得-学得假说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一种是语言习得,一种是系统的语言学习。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实际实践,无意识的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的使用该语言,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而语言学得是指有意识的掌握语言的过程。Krashen认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1.2 输入假说

该假说认为二语习得产生的一个条件就是:习得者需要有比现有水平更高的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根据Krashen的观点,这种输入需要习得者可以理解输入,并有足够的量。“输入假说”还强调,语言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后自动形成的。

1.3 情感过度假说

情感过度说认为二语习得的进程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可能变成语言吸收,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者促进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的作用。Krashen归类出三种情感因素:动力、自信心和焦虑程度。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师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环境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自信心,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从而保证输入与习得效果。

1.4 监控假说

此假说是在学得-习得假说基础上出发,认为语言习得可以培养语言,从而流利顺畅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而语言学得只能起到监控的作用,即用学到的语言规则等来检查语言的准确性。在语言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的监督不宜过急过多,应恰到好处,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实际活动中。

1.5 自然顺序假说

这个假说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例如,一些实验表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s等。Krashen认为,自然顺序假说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2 二语习得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中重视语法和句子结构的学习,学生很少有机会练习。根据二语习得的观点,外语教学这种形式本身就让学生有种学习外语的意识,从而产生较强的感情过滤,影响对于语言的习得。根据Krashen二语习得几个假说理论,我们可以探讨出其对于外语教学的有益启示。

2.1 创造语言环境

从以上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习得”某种语言比“学得”某种语言更有效。二语习得过程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心理过程,是学习者对所获得的语言输入进行储存和整理,并加以利用的过程,语言习得的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及语言输入才能得以实现,语言意识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获得。因此,要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就应当重视外语环境的营造。首先,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的情感障碍;其次,开展与外语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第三,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创造最真实、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英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外语,提高学习效果。

2.2 增加可理解输入

外语学习中,听和读是学习者信息输入的主要方式。根据二语习得的输入假说,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材料要具有可理解性并关联有趣,这样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而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需要足够的输入量。在课堂上,教师有责任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而不仅仅是语法的讲解,即使讲解,也应该用外语进行。此外,教师应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有趣且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必要时还可以利用其它教学辅助手段,如图片、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

2.3 注重学生情感因素

Krashen认为,可理解的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低的时候才可以实现。目前我们的外语教学不以交际为英语教与学得主要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语言交际的乐趣,加大了情感过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应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对于学生的表达侧重意义而非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过多纠正学生在外语表达过程中所犯的语法错误,而应对其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加以关注。与此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正确评价其学习效果。

3 结语

影响外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每个二语习得者都有其自身特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外语教学,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 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3] 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J].外国语,1984(1).

[4]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 詹巧婷.二语习得与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与教学研究,2013(21).

上一篇:促进教改和应用技术相结合,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发... 下一篇:活血化瘀药药理实验电视教材的制作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