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流淌浓浓的儿童文化

时间:2022-07-02 02:03:47

让语文课堂教学流淌浓浓的儿童文化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是这样说我们的语文课堂的: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多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多少个方块字连缀在一起,仿佛有了魔力,让人产生奇思妙想。这充分说明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有意义。语文承载着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懂得,每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和相互认可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说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儿童群体也是如此。儿童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认可的规则,教育只有顺性而导才能取得成效。那么如何让儿童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呢?我认为下列做法还是有效的:

一、搭建起儿童文化与化之间沟通的桥梁,让课堂教学流淌浓浓的儿童文化

课堂是儿童发展汲取营养的重要场所,也是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场所。要想课堂教学体现儿童的文化,那课堂上必须得尊重儿童,以学生为主体。儿童文化的精神是自由和平等,儿童渴望并喜欢能给他们自由平等的老师。可这样的愿望我们的老师能给予吗?要知道我们每位教师都是从童年走来的,都是曾经的儿童,那我们的教育教学为什么就不能蹲下来呢?新课改以后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不仅选文文质兼美,而且密切联系了孩子们的经验世界与想像世界,这就为我们走向儿童提供了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较多的以学生的"亲历实践"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满魔力的心灵对话打造出美轮美奂的诗情新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用聊天的方式,把学生看作心上的朋友,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之中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超越了文本。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而言,绝不仅仅只是充盈诗意的解读,更称得上是飞扬激情的脉动!

二、教师应该为孩子设置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孩子在玩中实现个性完善,丰富经历与体验

在课堂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因而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文化的特点,用心去触摸,以平等、欣赏的态度接纳学生的文化,才能真正把握时机,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要问一下孩子,是喜欢参加孩子们的聚会,还是喜欢做作文?答案肯定是喜欢参加孩子们的聚会。玩是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失去了这种生活方式,就意味着剥夺了他们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儿童大都是在玩中实现个性完善与成熟的。要知道,让孩子上街去捉一次错别字比你在作业本上给他改5遍甚至10遍效果要好得多;带孩子去田野,孩子的笔下才会有蓝天白云的美丽、泥土野草的清香。

当然把课堂放到大自然去只能是少数几次,大多数的教学还是在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为孩子设置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

三、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拥有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21世纪需要各种各样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只是需要杰出的个人。因此,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我们每一位教师有责任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及自身特点,充分理解他们作为独立的人所具备的与众不同的思想、精神、气质、感情,激发他们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多元解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无论是接受美学还是建构主义,都承认读者会从不同视角对作品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解读。这对阅读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当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进行阅读时,必然会对同一文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理解,这些理解往往具有不同层次的合理性。教师在这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能满足学生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构建意义的平台。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多元化理念,这也是以文为本和以人为本双重背景下的一种综合性体现。它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只有这样学生的灵气,创造性才不会扼杀在我们的手中。

理解儿童文化,走向儿童文化,建设儿童文化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工作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浅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思考” 下一篇:小学背诵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