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同理心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2 12:55:33

浅议同理心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际沟通中大多数误解、冲突是由于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或因缺乏同理心造成的。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同理心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同理心;运用

同理心在情商所描述的五项重要能力因素(自觉、自律、励己、同理心和人际管理)中占据关键性的位置。同理心(Empathy)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为“共情,通情达理”,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同理心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把自己的共情传达到对方,让对方感到被接纳、被理解。“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说的就是上述意思。

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际沟通中大多数误解、冲突是由于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或因缺乏同理心造成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苦恼和困惑,苦恼于满腔热情的备课,却遭到学生的冷面相对,困惑于成熟的教育理论却对于鲜活的学生无用。不少研究表明,教育活动中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应有的同理心。因此,教师运用同理心实施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运用同理心于数学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将自身经验及体会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一、运用同理心,营造数学课高效的氛围

数学课堂高效,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更取决于教师如何把握课堂心理氛围。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有明显的差异。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无拘无束、心情振奋的状态下,学习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地展开。那么,如何营造数学课高效的氛围呢?

1.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事物,与学生产生同样的感受和体验

很多学生总是倾力于和教师处理好关系,教师拥有了同理

心,学生会感到心理安全,拥有足够的自尊及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表现出高涨的课堂热情。

2.创设有效的情境,促进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课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课才富有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学习的有用之处,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课堂设计应统观全局、梯度分明、层次清晰

在引入新知识、设计问题、巩固练习、作业指导应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运用同理心,探索数学课沟通的方法

我们时常在数学课时会遇到这样的境况:教师在向学生热情洋溢地授课并提出各种行为要求时,学生却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心中常感到不平衡,于是教师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向学生训话,当然,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的评价,疏远师生距离。那么,教师如何运用同理心在数学课上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1.热爱学生是数学课有效沟通的基础

陶行知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心灵的交融,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只有给学生真挚的爱,给学生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收到“同理”的效果。

2.积极聆听是数学课有效沟通的前提

积极聆听才能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心理学上的“霍桑效应”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应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活跃的思维充分展露,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聆听,需用心去聆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

3.“我向信息”是数学课有效沟通的形式

我们聆听完学生之后,需要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向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了解,这里我们需要使用“我向信息”的形式向学生叙述自己的感受及想法。“我向信息”的使用,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针对的不是学生本人,而是某一种情况或行为。

4.言语幽默是数学课有效沟通的剂

幽默的精髓是机智,幽默的底气来源于对学生的热爱,幽默的表达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包容,也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数学教学中运用幽默的言语,不仅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趣味盎然,而且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5.学以致用是数学课有效沟通的升华

运用同理心让数学学以致用,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办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培养起一种解决生活问题的缜密思维方式。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同理心,分享数学课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得好,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同理心,特意放大学生的优点,与学生一起分享数学课成功的喜悦。对于做得好、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表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及鼓励,不放过细微的进步,还特意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地体验。

教师如何正确地运用同理心,从理论上不难理解,但毕竟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年龄、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存在种种差异,这种差异阻碍了教师对学生同理心的深入。同理心具有三个要求:(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把

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教师要正确运用同理心,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牢记“沟通者的誓言”: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给予你说出理由的权力,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它,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地与你交换。同时,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真正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深入同理,从而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陈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观[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11-114.

[2]徐玲.谈教师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运用[J].教师教育,2008(11):174.

[3]周用清.用“同理心”实现师生沟通[J].江苏教育,2004(8A):42.

(作者单位 桐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

上一篇: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支...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