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02 12:08:27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过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203-02

一、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大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上的创新和运用,在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具备把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知本形态”和物质财富的能力[1]。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从1991年开始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于1999年在清华大学举行。之后,在和全国学联的组织下,“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随之,部分高校也开展了各种的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掀起了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创业人才的培养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

1.创业人才培养认识不足。就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必要性认识,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8.64%的大学生希望高等学校开展创业人才培养。但很多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认识不清,虽然在大众化教育的阶段,为迎合市场需求,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上有了重新定位,但不是实质性的变化。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解有些狭隘,错误地理解成就是为大学生实际创业提供指导,更有很多观点认为大学生创业就是开网店、办公司挣钱、就业不理想的毕业生才会去创业等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忽视了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相关性的特点,也忽视了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在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定位时,他们其实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知识的普通劳动者,而不是所谓的“精英”[3]。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高校在创业人才培养定位时,应当及时调整对创业人才培养认识不清错误的观点,建立真正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2.创业人才培养投入有限。高校财政投入中,用于创业教育的平台、项目等软硬件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比较少。根据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教育部、对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统计,人均预算内经费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应该占国民生产总值不到3%,其中基础教育学生人均投入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十五分之一;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平均为1000~1500美元,瑞典为2000美元,而中国仅为9.4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3.创业人才培养未成体系。高校在执行各自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形式化过于严重。目前,虽然有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但由于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一方面,创业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开设选修课的方式,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课外创业实践为辅。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开发明显滞后于创业实践的需要,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权威性,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需要[4]。

4.创业人才培养师资薄弱。要真正把学校创业教育落实到实处,教师的素质和质量是重点。创业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多种学科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技能的支撑。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大学生就业中心或实践教育的教学部门,部分老师教学经验不足,同时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虽然部分高校聘请了一部分企业家或成功的创业人士担任外聘教师,却由于缺乏资金支持、组织协调和制度保障,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多还处在“纸上谈兵”,创业教育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5]。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特点

从宏观上可将高校人才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层次教育中应用型人才的表现有不同的内涵[6]。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基础性人才而言,能够把已经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性”的人才,我们称之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3大基本特点。

1.目标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由于其专业领域比较广泛,从而特点多样。而创业型人才是各高校以创业为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使其掌握一项或几项特定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熟悉创业基本过程,毕业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实施其创业行为的专门人才,因此,又被称为“毕业创业型”人才。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制订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正确的人才定位及准确的人才发展方向。

2.突出能力。应用型本科创业人才的创业能力培养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首先,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不同,改变过去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其次,减少与创业教育联系较少一般理论课程,增加系统性的创业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再者,为突出能力教学,增加优秀的案例教学和必需的专业职业技能课程,通过模拟实际创业活动,使得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更加突出、更有针对性。

3.注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始终落实在应用型本科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创业基本理论和创业技能,通过创业基地将创业理论和创业技能运用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接受实训的教学中提高创业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人才观念。高校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一些错误的教育思想,如本科教育就是等同于培养精英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降低本科教育质量的观念。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人才,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微观上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不仅能满足广大家庭和学生对高等教育和就业的需求,还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宏观上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出现,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创业人才教育模式中,存在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高校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而很大程度上忽视技能和实践教学,导致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实践也不能很好地验证和反馈所学理论,从而严重地阻碍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改变传统“精英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统合理论性教学与应用性实践教学,进一步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模式,形成切实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构建从课堂内理论教学到校内的实践操作,再到校外的实践应用,以及贯穿校内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3.调整教学方法,变革课程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关键在于课程的设置。在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创业教育教材,并在改革教学计划实践中加以实施。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能力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教学。同时课程内容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的要求、高校自身的发展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课程内容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讨论和辩论,通过创业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创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简言之,对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式要有“多样性”,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突出“应用性”,既有灵活性,又有针对性。

4.强化队伍建没,优化师资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创业型师资队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创业教育需要的教师应该具备“教育家+实践家”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课堂理论教学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管理经验。高校要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专兼结合、层次分明的学校创业教师的队伍。一方面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教师走出校门,体验创业、丰富创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掌握创业教育的基本技能;再者,高校应加强与校外成功的创业家的联系,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创业技能和经验,应该主动地将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请进校园,让他们跟学生面对面地接触,让学生分享他们成功的创业、管理经验。

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大批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这也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高校创业人才的培养同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全局出发,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将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新型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创业教育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郁震,陈颖辉,高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J].中国青年科技,2008,(1).

[2]王士武.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安徽教育报,2009,(5).

[3]程Z.深化创业型人才培养,以创业带动高校就业[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

[4]胡明宝,王再新.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1).

上一篇:纺织品整理学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的研究 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科教融合...